★“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重点选取王昭、尕布龙等17名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力量结集成了《思齐——青海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本》,今天推出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委原常委、副州长倪斌的先进事迹,供大家对照学习。
人物简介
倪斌,男,1968年5月出生,汉族,江苏盐城人,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1986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党校、市公用学校党委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公用学校校长、上海市政府驻新疆办事处常务副主任。现任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副书记。
2016年7月24日,赴青海省果洛州挂职,任果洛州委原常委、副州长。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选树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先进事迹
初心不悔大爱援青
——记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委原常委、副州长倪斌
“在我们依隆村,一听到倪副州长来啦,村里的大人和孩子都会捧着哈达去迎接他,大家都对这位上海援青干部喜欢得不得了……”说这话的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的“第一书记”万玛加。
倪斌,这位从上海来的援青干部,已经走进了牧民群众的心里……
2016年7月,倪斌被组织选派为上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领队,并挂职任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在这一批援青干部中,倪斌是年龄最大的,但他满怀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了“上海干部”到“果洛干部”的转变,并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援青三问”——来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
援青,这是光荣的职责
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说起倪斌,干部群众都夸赞说,他是我们的“扎西”(“扎西”,在藏语意为吉祥的意思,也可以作为藏族人的通用名字)。
“扎西”名字的由来,还得从他刚来果洛说起。
从零海拔的上海,初上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夜晚总是最长、最难熬,头痛、胸闷、呕吐、失眠等症状接踵而至。一宿未眠的倪斌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第二天按原计划带领援青干部深入基层和建设工地开展调研和工作对接,为援青工作找抓手、谋开篇。倪斌带着二十几名援青干部,拿上氧气瓶和常备药物,第一轮调研就走了2200多公里。
山高路险、氧气稀缺,倪斌带领援青干部愣是完成了调研。同行司机是果洛当地人,佩服得对倪斌伸出了大拇指,一路上逢人便说上海来的“扎西”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就停不下来。
说起“扎西”的拼,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委副秘书长许秀明对此深有感触。2017年5月,倪斌带队到果洛六县调研检查项目,崎岖的山路颠簸中,他的腰椎病突然加重,一时间都无法弯腰下车,大家都建议倪斌休息两天再出发,他却找了根腰带说:“来,给我绑起来。”
许秀明拿着腰带,缠在了倪斌的腰部。就这样,倪斌强忍着疼痛走完了全程。许秀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印象最深的是倪斌说的一句话——“果洛全年施工期短,项目早一天开工,早一天建成,早一天使用,老乡们就能早一天获得收益,我没问题,能挺住”。大家硬是被这位“拼命扎西”劝服了,跟着他继续上路。
“扎西”,一个朴实无华的称呼,却真实道出了倪斌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从黄浦江畔到三江源头,从繁华都市到高寒牧区,为什么来果洛援青?是什么把果洛雪域高原与远隔千山万水的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自2010年7月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从人才、资金、物资和技术等多方面开展对口支援果洛工作。
倪斌说:“果洛那么遥远,却又这么近。不仅仅是因为‘共饮一江水’的地理渊源,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援青干部,要把果洛各族群众当作亲人,将雪域高原当做第二故乡。援青,这是光荣的职责,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果洛两年间,忙碌奔波的倪斌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知情的人说他乐观坚强,却不知他爱人意外腿骨骨折,不能陪伴照料;岳父突然离世,他不能在身边尽孝;岳母重病手术,他更是因工作缠身无法尽心服侍……。妻子照顾他的感受,总是在事后才告诉他消息,而那些错过却成了他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谈及此,铁血男儿的眼中也闪烁起晶莹的泪花。
两年时间里,倪斌为果洛地区“量体裁衣”,牵头制定了5个项目管理制度,完善了11个内部管理规范,带领援青干部承担了60余项重要工作,先后形成了20多篇调研报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
扎根群众,做一粒种子
让党员的绚丽之花绽放在群众中
“来到果洛就是果洛人,要学果洛话、办果洛事、为果洛各族群众谋幸福。”这成了倪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他两年来一直践行的承诺。
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星永寿夫妇,是倪斌结对帮扶的“亲戚”。第一次走访慰问,倪斌得知星永寿的大女儿赞周患有肺结核,但因家中拮据,果洛州医疗条件有限而无法及时治疗时,他便积极跟上海方面医院协调,反复跟赞周家人沟通协商,赞周被顺利送往上海治疗。
听闻此事,十里八村的群众们也深受感动,但凡有人问起,他们便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加上各种手势比划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还忍不住补上一句:“上海扎西好”。
依隆村“第一书记”万玛加是果洛州当地的干部,他对上海来的这位援青干部竖起了大拇指说,倪副州长是群众身边的“有心人”。
万玛加讲了这个“有心人”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很小。倪斌在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总是看见贫困户家的小孩子穿着一样的衣服,没有花样,回到上海便收集孩子的衣服。虽然是“二手”衣服,但收集到的衣服都跟新的一样,还打了精致的纸箱,托付万玛加带给孩子们。
第二件事情很大。依隆村是贫困村,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倪斌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动扶持依隆村藏羊养殖项目,在原有300万元建设资金上又增加了100万元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这些事情并非惊天动地,也无关生死抉择,但却因为平凡、纯粹,所以愈发显得美丽动人。
倪斌常对身边的人念叨,“作为援青干部,我们不仅要克服生理上的高原反应,更要克服心理上的高原反应。坚持使命和初衷,不能愧对组织的期望,更不能愧对玛域果洛各族群众的期望”。
两年里,每当果洛初春还是一片大雪纷飞、寒风入骨、干燥缺氧、山高路滑的景象,倪斌却早早地踏上了果洛的大地,这两年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
倪斌说:“相比较坐在办公室里,我更喜欢走出去,到果洛各乡(镇)、村,到学校和医院,去感受群众的生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做一粒种子扎根群众,为人民服务也是我的重任。”
无悔援青路,一生青海情
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民生“福利”
但求耕耘,莫问收获,这是倪斌在心底给自己定的标准。随着行程越来越长,他的脚步越走越实,成绩单也越来越丰富。
2名果洛儿童人工耳蜗移植成功,2名果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成功,3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上海果洛两地互访团次、人数、捐赠资金实物等数量均大幅提升;
上海有关企事业单位与果洛20个乡(镇)、34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
沪·果爱心基金等教育基金相继成立;
2017年,果洛援青项目的开工率、完工率、竣工率、资金拨付率等得到大幅提升;
……
这一串喜人数字背后,是倪斌和同事们无数次绞尽脑汁、不达目的誓不休的讨论甚至不休的“争吵”,是他无数次夜不能寐、食不能安的“殚精竭虑”,是他无数次在项目工地上日夜奔波……而这一切,却让他“甘之若饴”。
2017年,西宁到果洛的航班开通了,倪斌的行程似乎变得便捷了。可是,他的行程还是平均每月超过5000公里,这样的数字,对当地干部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而这也只是倪斌工作的一个内容——检查项目。
“他每次带队检查项目,大家都很紧张”,说这话的是上海援青干部、玛多县政府干部夏彤。
夏彤介绍说,倪副州长检查项目总是毫不客气地挑毛病。有一次,在一个教育项目工地检查中,他在现场发飙了,大声批评道:“施工区域和教学区域之间怎么会没有隔离带,这是上海的援建项目,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你们如何面对当地老乡和上海的声誉,援青干部的责任心在哪?”之后要求马上整改,又指定了责任人,这才放心离开。
倪斌有个独特的工作方式:倒排工作时间。要求干部限时完成各项整治工作,每天的计划排得满当当的。刚到他身边和他搭档的同事都会感觉到累,压力很大。他常常对同事说:“三年的时间很短,一心为公、积极投入,时间会觉得不够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会觉得度日如年”。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所有援青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和他一起工作,背后一直有只无形的手在推动自己”,援青干部许秀明说。
针对沪青两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倪斌既用项目凝聚合力,又用工作促进融合。项目管理中,他一方面建立了月报表、红黑榜等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开展了优秀管理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
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倪副州长的行程一旦定下,不管刮风下雪、日晒雨淋还是道路结冰,从不轻易改变。”寒来暑往,倪斌原本白皙的脸庞早已烙上了褪不去的“高原红”,而他却戏称这是高原对他的“馈赠”。
倪斌,仅仅是一个缩影。在果洛,还有很多这样的援青干部,就像一股黄河源头的活水那样,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胸襟,让大家认识了不一样的“他们”,更给青海这片土地注入了一股“活水”,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民生“福利”。他们用自己的党性、行动、实绩书写着沪青一家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