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分类:果洛新闻

  2016年以来,果洛州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依托资源禀赋,聚集扶贫资源,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创性地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

果洛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一、精准施策,实施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全州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167个,涵盖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方式,带动13658户、472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一是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深入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整合各类资金1.4亿元,以整县推进方式在甘德、达日、玛沁三县实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53个。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引导农牧民经济合作社与“5369”“昆仑牧歌”“金草原”“雪域珍宝”“格桑花”等州内龙头企业产业链接。同时,大力推进水、药、手工艺品等特色资源开发,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截至目前,全州通过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农牧业、特色资源开发、民族手工业、商贸住宿服务、光伏扶贫、旅游产业,带动74个贫困村,组建157个合作经济组织,178个产业化基地,13898户47262人稳定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986元,人均增收878元。二是发展了一批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产业。三年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4.45亿元,着力实施高原有机牦牛藏羊肉、牦牛乳制品、牲畜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蔬菜种植、林下产业等生态农牧业产业化项目170个,目前全州规模生态农牧业产业化项目乡镇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84.9%。统筹整合到户产业发展资金和生态畜牧业资金5.69亿元,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积极引导26569名贫困户将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折股入社,组建157个合作经济组织,178个产业化基地,带动13898户47262人增收,户均年增收5870.42元。依托整村推进、全村入股等模式,全州5079户17270人搬迁户将牲畜、草场资源整合入社,通过配股方式量化折股到户,户均年增收2055元。三是建成了一批产业园。累计投资1.14亿元,全州6县7个扶贫产业园已投入运行,产业园主要有藏雪茶、肉类软罐头、颗粒饲料、电子商务、物流、餐饮等,扶持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4775户16377名,户均年收益786元。四是发展了一批商贸住宿服务、旅游等实体经济。先后整合4.9亿元,大力兴办了一批大中小型宾馆酒店、商业设施以及旅游服务、运输和机动车修理等实体产业,通过量化折股资产收益、转移就业等形式,带动全州7904户2741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五是实施了一批后续产业。各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实施加油站、白藏羊养殖、卡洛曼珑藏药浴、扶贫商贸中心等338个后续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732户32261人增收。六是实施了一批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投入1.88亿元,按照每个村投资100万元的标准,在全州188个行政村实施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其中63个贫困村建立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已竣工并网,预计每村每年收益30万元以上;在125个村实施了村级综合生活超市、中藏药材加工、啤酒厂等项目,大部分产业项目已投入运营,预计每村每年收益超过10万元。七是建成了一批到户产业。三年来,累计投资到户产业资金2.12亿元,在全州6县贫困村实施201个到户产业项目,包括生态养殖、畜产品加工、玛尼石雕刻、中藏药材加工等,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2074户38537人。

果洛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二、多元投入,形成产业扶贫合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注重培育多元产业扶贫主体,聚集各类扶贫资源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实现单一向多元合力的转变。一是强化对口扶贫。2016年以来,上海市累计投资50.87亿元,实施对口支援果洛州项目399个,其中投资8.6亿元,实施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转移等项目147个,有力助推果洛脱贫攻坚。国家电网等5家央企帮扶玛多、玛沁等县,投入3.8亿元实施扶贫光伏电站、“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等68个项目,惠及2862户9730名贫困群众。二是发展光伏产业。2018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下达2.34亿元建设的33.5兆瓦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和国家电网帮扶玛多县14.4兆瓦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74个贫困村的4859户16071名贫困人口收益,预计每年每村收益3900万元。三是开展金融扶贫。积极与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协调对接,加大金融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各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提升金融扶贫质效,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以每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风险防控资金,按照1:5至1:10的规模放大贷款额度的方式为扶贫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以及贫困户投放信贷资金和“530”小额贷款。三年来,累计支持特色产业贷款为1.9亿元,有效帮助33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四是推动生态扶贫。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以“两榜两公示”的方式,优先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聘用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州安排59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生态管护工作,年人均增收2.16万元。累计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7.92亿元,3180户贫困户受益2.06亿元;累计发放天然林保护和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5.8亿元,1856户贫困户受益1.2亿元。五是实施电商扶贫。积极培育农牧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打造本土电商平台,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4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41个,开展电子商务培训22期,培训2200人次,实现网络销售308.3万元。六是规范互助资金运行。投入互助资金3700万元,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成立互助协会,规范运行程序,强化运营管理,为入会的7459户贫困户短期借款从事生产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七是加快推动旅游扶贫。探索实施具有特色的“旅游+”战略,鼓励引导农牧民开办“牧人之家”“藏家乐”等旅游新业态,累计投资旅游扶贫项目资金4200万元,全州实施自驾游营地、民族首饰加工厂、旅游扶贫宾馆等扶贫项目14个,751户2405人受益。

果洛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多点发力,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积累扶贫产业发展新经验,开辟扶贫产业新路径,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一是增强信心,历练了扶贫干部。州县乡村四级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统筹实施167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受益。三年来,实现1个贫困县摘帽、49个贫困村退出、35500人脱贫的目标任务。二是转变观念,激发了内生动力。通过有针对性地思想脱贫宣传教育,帮助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主动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规划设计、监督管理、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内生动力,实现了“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目前,23人参与扶贫产业经营管理,15人自主经营扶贫产业,781人实现就业。三是创新思路,明确了发展路径。通过光伏领航、园区辐射、合作带动等办法,创建了一系列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如,久治县果囊村、俄科村等4个贫困村贫困户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青海5369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牧民变股东,参与企业经营分红;班玛县知钦乡采取“专业大户+贫困户”的模式,让懂管理、会经营的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玛沁县江前村、哈隆村等6个村采取“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畜牧业养殖等,分类推进产业扶贫到户到人。四是分享“红利”,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全州5793户18490人口通过入股、转移就业、资产受益等多种途径得到受益。三年来,全州6县贫困户累计受益3918.4万元。特别是2016年国家电网支持玛多县在格尔木建设并网发电的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连续三年受益300万元以上,1132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近1万元;2018年,“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玛多县1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正式竣工并网发电,项目预计每年产生净利润250万元,2100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190元。达日县建成的“扶贫宾馆”项目,覆盖3乡5村720户贫困户2500人,连续三年受益247.5万元,年户均增收750元,人均增收220元。久治县公路养护队项目,2017年至2018年收益83.1万元,149户224人收受益,户均增收5577元,人均增收3709元。

  

上一篇:果洛州全面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 )
下一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70年来,文化和旅游领域都取得哪些成就?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