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甘南调研时指出,“藏区大多处于高寒边远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把已有的脱贫成果巩固好;同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决啃下‘硬骨头’。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守好藏区的蓝天、碧水和新鲜空气。”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在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甘南“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大力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信仰,切实加强绿色关爱和人文关怀,着力改善传统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真正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让甘南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 何龙 马保真
“从黄河之畔到大夏河边,生态文明小康村如格桑花遍布甘南大地;从游牧生活到牧民定居,宜居已不再是甘南牧民的奢望,丰衣足食才是幸福的模样;从大山深处到城镇近郊,群众不再忍受病痛的折磨,病有所医让每个人健康吉祥;从险峻高山到河谷平地,宽阔的马路让希望飞向远方;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使甘南正大踏步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行走在生态文明小康村里,村民一句句自编自唱的歌曲和一张张写满幸福笑容的脸上,不难体会到各族群众对国家精准扶贫、强州富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拥护和对祖国的热爱。
生态文明小康村是甘南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它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目标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六化、七改”为抓手,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项目,大力建设“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在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甘南“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大力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信仰,切实加强绿色关爱和人文关怀,着力改善传统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真正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让甘南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甘南州的独创,积累了成功经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光明日报、甘肃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特别是2017年6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19家中央媒体记者,齐聚甘南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零距离感受了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景象,亲眼目睹了旅游专业村、精品村、样板村的巨大变化。天津、河北、青海、四川、内蒙、西藏等地的党政考察团和省内13个市州相关负责人来甘南州进行观摩学习,为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示范全省、领先藏区、享誉全国”目标奠定了宣传基础,也为“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绽放出盛世新颜。
2016年,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对生态文明小康村进行阐释。
甘南,由此拉开了书写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新篇章的大幕。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是一项创新型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广大农牧村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甘南在建设过程中,既保证普惠性又突出特色性,既注重标准化又突出差异化,确定了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打造“红色旅游、生态体验、特色产业、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五大类型,建立“标准、制度、责任、保障、宣教”五大机制。
2015年,甘南州创建了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涉及1万户4.8万人,完成投资7.06亿元,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探索了路子、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
2016年,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总投资36.4亿元,惠及20145户10.2万人。
2017年,全州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总投资35.3亿元,惠及20474户10.5万人。
2018年,全州建成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总投资31.3亿元,惠及19741户8.9万人。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施了“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等15个方面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
绿色,是甘南的底色。保护生态,是甘南的底线。
把绿色底线守住,是甘南人对当代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甘南调研时指出,“藏区大多处于高寒边远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把已有的脱贫成果巩固好;同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决啃下‘硬骨头’。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守好藏区的蓝天、碧水和新鲜空气。”
一山一水一村落;一路一树一风景。在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整洁的道路,统一的民居,高山绿树环绕、河流点缀着的村庄,仿佛身处世外桃源,村落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
甘南州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全面建设,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加快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合作组织”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牧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养殖、牛羊育肥等产业,农区重点发展各类中藏药材、高原夏菜、林下经济等产业。还让居住在旅游景区和公路沿线的农牧民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找到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全方位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甘南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推动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创新思路中完善举措,在整体推进中务求实效。
一家致富带动家家,一户致富带动户户。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不仅让甘南州的村落风貌秀丽,更带动了全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成果让老百姓共享,这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
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成,是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强州富民的一个个缩影,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遍地开花,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良好成果。
自确立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战略以来,甘南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督查,把主要资金围绕“生态”来整合、主要成果围绕“文明”来聚焦、主要力量围绕“小康”来聚合。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广大农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并在不断变为现实,相信通过甘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至2018年底,甘南州共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003个,总投资110.06亿元,惠及60361户34.4万人,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增强了奔向小康的信心。
如今甘南的农牧村富了,富得踏踏实实——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给广大农牧民们吃上了定心丸,更增添加快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有十九大精神为咱指路,农牧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气派不气派,关键看生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既是塑造甘南形象、展示甘南气派的重要载体,更是全州上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成功挺进小康社会的重大抉择。甘南将进一步激发“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成效不甘心”的激情和斗志,坚定信心,勇挑重担,努力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非我莫属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各项建设任务,努力给州委州政府和全州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