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分类:甘南新闻 临潭发布

  杨和平:炊烟中描绘诗意远方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遇见杨和平先生,算是偶然。在此之前,我仅从摄影老师高云口中得知,他是一名优秀的画家兼摄影家。

  初见他,是在前不久的“洮州行”青年大讲堂上。并非想象中艺术家的样子:始终微笑,从不出现在镜头中。安静、朴素到几乎不被人注意。

  走近之后才知道,在那副平均度数为1000度的眼镜下,是一双善于发现、创造美的眼睛。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在与母亲、妻子共同生活的旧平房院子里,他向我展示着近十年创作的部分油画,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我确信,眼前的淳朴老人,是一位至情至性的艺术家。

  三千米以上的生活

  1970年,生活在临潭县城的杨和平一家被下放至长川乡海拔最高的木地坡村春尼尕布社,与藏族群众一起生活、劳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艰苦生活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对于19岁的杨和平而言,学习绘画是个意外。他更喜欢数学,经常可以为解一道数学题一整天不吃不喝不动。

  1973年,文革中仅有的一次高考,西北师大美术系给了甘南一个特招名额,19岁的杨和平报考并被顺利录取。

  那一年,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杨和平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老师——陡剑岷先生。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早期素描自画像

  西北师大三年,杨和平付出了比其他同学多出数倍的努力。从对绘画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全班素描功底最好的优等生,甚至老师们都借他的素描作品给自己的儿女临摹。

  也因此,得到了陡剑岷先生的特别关照:遇到难题可以随时请教,甚至可以去老师家里找专业书籍学习理论知识。

  早期的西北师大美术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非画家,而是中小学美术教师,也就没有细分画种。国画、图案、水彩、水粉画他都学过,只是受陡先生影响,他更喜欢油画。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杨和平是幸运的。除了免费接受大学教育,每个月还享受18元钱的生活补贴。

  他拿出15元钱吃饭,节省出三元,加上家里寄去用于添置衣物和生活用品的零花钱,全部购买绘画材料。到毕业返乡时,大量绘画材料导致他的行李严重超重,不得不分摊给其他四名同学帮忙捎带。

  可以自由创作,可以辅导学生,大量宣传画也是练手的有效途径。他被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单位——县文化馆。

  在除了红、黄、蓝三色广告外没有任何其它颜料的临潭,他由兰州带来的绘画材料整整满足了自己和学生四五年的创作学习。也正是这些洋气的材料,帮他为临潭向全国高校输送了近百名美术专业学生。其中不乏牛学勇、武尚文、马麟、马明等优秀画家。

  他继承了陡剑岷先生对待学生时一丝不苟、毫不保留的教育品德。成家前,他在文化馆上班,学生们就在文化馆的小房子里练笔;他去下乡,学生们就跟到村里写生。结婚后更甚,常常把学生带到家里,管吃管住管材料,免费辅导。

  比起当下五花八门的高学费培训班,杨和平一直在用满腔热情为全县美术爱好者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

  改革开放之初,他的水粉画《红军是咱的亲兄弟》《长大当个科学家》入选全省美展并取得名次,个人被吸收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时全甘南州共五名省美协会员,其他四名分别为刘魁、杨林、杨力行、陈元武,都比他年长。

  1976-1979年间,陡剑岷先生的户外写生都带着杨和平。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七八个月。三年间,他们走遍了洮河的沟沟坎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色彩表现日趋成熟。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早期人物肖像

  1982年,受临潭县委县政府邀请,他与陡剑岷先生共同创作的“洮水流珠”“莲峰耸秀”“迭山横雪”等大画幅油画作品,被临潭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永久收藏。

  一切美的姿态,归于自然。而艺术作品呈现给人的美感,与创作者为之付出的艰辛是成正比的。他与陡剑岷先生一样,坚持写生,不忘“艺术为人民服务”之初心,足迹遍布甘南的河流山川、森林草原。

  在三千米以上海拔的牧民帐篷里一住数月,在寒冷的冬季持续写生一个多月,在不见人烟的森林中迷路,甚至遭遇生命危险……

  一旦创作出满意的画作,就会忘了所有的艰苦跋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很多艺术家认为,生活与艺术不能两全。而他在不断舍弃,却也不断用有限的时间热爱生活、投入创作。

  1982年后,杨和平突然中断创作,长达27年。原因不得而知。也许遗憾,却也是经年沉默后艺术灵魂的升华。

  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乔大林这样概括他弃笔的27年:“和平的笔停了,但脑子里的创作从未停止。”

  到2010年提画笔再画时,他已年近花甲。手生,但经过短暂的练笔,作品质量却突飞猛进。

  期间,他的学生牛学勇鼓励他离开临潭,到首都北京专心创作,被他婉言拒绝。

  它要将所有热情倾注在生他养他的山川河流上。

  心中有大爱,才会如此赤诚。

  齐白石先生说:“像我者亡。”以此为动力,杨和平潜心学习。在写生过程中,再次受到陡剑岷、周大正等著名画家指导,逐渐探索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直到有一天,陡剑岷先生毫不遮掩地表扬:和平,我画了很多洮河两岸的山,还没有像你画的这样生动、自然、充实而且有光感。你的画早己到达成熟的境界,你的创作,使自然山河,得到了美的再现!这就是艺术的目的。

  他意识到,自己深爱的故乡,正是很多人心中的诗意远方,这条艺术之路,刚刚开始。

  如今,64岁的杨和平仍在悉心照顾90岁高龄的母亲。没有充足的时间出门写生,便创作出温暖的“房前屋后”系列小画。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房前屋后

  热爱生活,描绘远方

  受祖辈父辈影响,他满足于不愁吃穿的生活,从未动过卖画的念头。用他的话说:只要想到卖画,就要迎合市场,影响作品的艺术品味。

  有同行这样称赞他:做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杨老师就是一位克勤克俭、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艺术家。

  陪伴家人时,想象着遥远的山水与旷野的牧歌。置身山水中,也会牵念家中老小的柴米油盐。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而他,首先热爱生活,而后用思想流浪。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写生作品

  这种状态成就了画作的独特气质:厚重的山河木石上,总透露出朴实的生活气息。紧凑的房前屋后,又暗藏着大自然的芬芳澄澈。

  美国马斯金格姆大学美术系教授孙焱这样评价杨和平的作品:那些层峦叠嶂在画家笔下获得了丰富的生命力,瞬息万变的光影表现恰到好处。他的画作,在人们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摧残和过度索取过后,将永久保存下来,成为滋润后代的精神食粮。

  当他认真地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跟随老师陡剑岷先生一直画下去时,在我眼前浮现出一幅画:两位老人在山野间凝神写生,身后,雪山、森林、河流、石头、野花、帐篷外的炊烟和牧归的人,渐次展开……

【央媒看甘肃】一位临潭油画老人的诗和远方!

  人物简介 杨和平 男 藏族,一九五四年生于临潭。现为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陡剑岷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临潭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培训工作,为临潭培养出近百名优秀美术人才,创作了大量表现甘南家乡美好景色的作品,并多次在省、州展览中获奖。

上一篇:省第十三届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兰开幕 安锦龙赵凌云等在甘南分会场参会
下一篇:网上清理网下打击:甘南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纪实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