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踏雪看日出
分类:甘南新闻 中国甘南网

  神山踏雪看日出

  杨旭明

  诗人中的诗人英国雪莱有一句流传很广的经典之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为了看神山日出,凌晨六点我就早早地起床了,外边还黑黝黝的。洗漱完毕,吃饱喝足,我决定攀爬神山,一则领略冬季神山日出的壮美风光,二则加强锻炼健壮体质磨炼意志。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步入五十,是“知天命”的年龄段了,家人的心情快乐、身体健康,孩子的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当属第一等要紧的大事,除此别无所求。俗话说得好: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一)干群造就人工林

  八点出门,天色大亮,寒气刺骨,满地冰雪。东山的晨雾如练,静凝不动,山后边的天空红彤彤的,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我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歌词,百听不厌,历久弥新。

  立冬过后,甘南高原接连下了好几场大雪,暗自庆幸老天爷今天终于放晴了。戴上口罩、手套,以御严寒。我顺着合作市区中路向南进发,一步一步慢慢前行,脚下的冰雪“咯吱咯吱”的响着,打破清晨的安静,显得格外悦耳。一边慢步走,一边微信约上甘天枝老师等伙伴同行。

  穿过合作森林公园,便到南山北麓。南山又称当周神山,已在晨曦中苏醒,伟岸挺拔、雪峰耀眼,在高原上可谓一峰独秀。神山东面的山峰后面,层层白云宛如平静的大海,刚刚露头的太阳,像极了茭白的月亮,宛如新生的婴儿虚弱无力。在云海和太阳之间,是泛着黄晕的阳光,酷似刚刚装扮的新娘,喜悦而又羞涩。太阳一出来,万道金光就照亮了高原,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世界。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世界上什么好能好得过太阳!感恩太阳,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给了我们力量和希望。我们都被高原日出的壮丽景象深深的震撼了,在大自然的神性面前,我们只有沉默无语,只有仰望敬畏,只有顶礼膜拜。甘天枝老师动情地说:“太阳出来照四方,党的恩情不能忘!”是啊,我们都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做到仁至义尽、问心无愧!

  公路的左侧,是一大片沙棘云杉针阔混交林,高度3米以上。沙棘的叶子早已落尽了,金黄色的浆果酸酸甜甜的,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公路的右侧,则是一片青海圆柏纯针叶林,高度一米有余。眼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树冠上、草地上,全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格河水已经结冰,失去了往日的灵动秀逸。时令已到立冬,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天寒地冻是必然的,雪后街道上都是冰溜子。今年甘南的冬天来得特别的早、气候特别的冷,相当于定西、临夏的冬至季节。冬日里,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岂不美哉!

  南山北麓连片的林子,全是自2007年以来,甘南州、合作市党政领导认真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合作市面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干部职工义务植树造林的成果。当时决策者、设计者综合海拔、气候、土壤、树种生物学特性等因素,选择了云杉、青海圆柏树种。合作市面山绿化是一项惠及千秋的德政工程,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连续十多年坚持造林和管护,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属罕见,实在难能可贵。照实说,合作市面山绿化是西北乃至全国义务植树造林的成功案例、光辉典范。因为早年我在甘肃林校读过林业专业,毕业后做过育苗造林、规划设计、劳动定额等技术性工作,干过森林公安、记者编辑,所以对林业生态建设情有独钟、格外关注。

  (二)文化生态成绝景

  初冬的太阳缓缓的升起来了,阳光渐次强起来了,照得雪原亮堂堂,照得神山明晃晃,别有一番韵味。山有信仰,托起万丈光芒。人有信仰,担当天下兴亡!

  大概十点左右,我们转动嘛咪经轮,开始沿着木栈道上山。我突然想,如果把远方的朋友邀约在甘南的冬天,一起爬神山、看日出、赏雪景、唱藏歌,会是多么心旷神怡的一件事啊!

  刚上山的这段栈道的两侧,灌木林中成片的大黄刺的红叶,大部分冻干在枝条上,仿佛燃烧的火焰,在阳光下红的温暖,红的深情,红的执着。白雪红叶,相映成趣。令人自然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虽不是太贴切,但一时竞想不到超过这种意境的诗句来。如是夏季,黄绿色的小花是扎堆在枝条上,老远就能闻到独有的清香。大黄刺的枝干可制作黄色染料,树皮、根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作用,根皮还是泡制黄连素的主要原料。灌木林中还有野蔷薇、高山旱柳等树种零星分布。

  走走停停,悉心阅读栈道两侧木板上镌刻的藏族格言和谚语。当周神山风景区是藏传佛教文化、藏族传统文化和草原森林生态文化相结合的杰作,是生态、文化、旅游三者融合发展、体现特色、突出差异的典范,完全符合“旅游要逆城市化建设”的科学理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先进思路。这些句子来自《水木格言》、《仓央嘉措情诗》、《藏族谚语》、《铁喻格言》、《火喻格言》、《狗喻格言》、《宝喻格言》等经典作品。因为很有哲理寓意和教育意义,适用于各行各业人士,因此顺手拍摄了一千多副图片、抄写了20多页,从中摘录认为最精彩的30个短句,以飨读者,让朋友们在遥远的终端就能感受到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治病要治病根,改错要找原因;莫言父辈功与过,洁身自好贵如金;要贤达常学文化,要骑马常喂草料;给坏人以惩罚,给好人以奖赏;为众做事心胸要大,驯服烈马缰绳要长;高山要慢慢爬,大事要逐步办;老妪徒步徐行,终能走遍神州;屋子要常打扫,缺点要常清理;欲使油灯明亮,要肯添油续捻;要使福德圆满,勤奋耕耘福田;勤奋加之韧性,宝山也能凿通;精勤锲而不舍,事事都能成功;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美丽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学徒虽然有导师,但要靠自己努力;女人虽有人保护,但是要自爱自重;公正者为福一方,慈善者大爱无疆;不经苦难爬坡,怎知幸福平原。

  栈道的另一侧,木板上镌刻的是意思对应的藏文,可惜我不认识。只知道藏文是拼音文字,其创制者是吞弥·桑布扎大师。文字是记录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有了藏语言文字,民族的历史和所创造的文化知识才能得以保存、传承下来,功德无量自不必说。吞弥·桑布扎属赞普松赞干布之大臣,其一生对藏族语言、文法皆颇有研究,是一位伟大的语言文字学家、翻译家。著有《三十颂论》及《文字变化法则》等八部著作,并翻译佛经21部,其中大部分译典被收入大藏经《甘珠尔》。对吞弥·桑布扎这样的先贤圣哲,难道我们不应该铭记、崇敬吗?

  甘天枝老师对藏族文化、民俗很有研究。他说:我们交流探讨,就要探讨有价值的东西。《水木格言》,是合作美武籍高僧、第三世贡唐仓·丹贝仲美大师(1717--1787)的诗歌集,包括《水喻格言》139首,《木喻格言》100首,其在藏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00多年来享誉藏蒙地区经久不衰。200年前,第三世贡唐仓·丹贝仲美在玛曲西倾山黄河岸边看到梦幻仙境般的山水,顿时思接千古、感慨万千,花费数月时间写成《水木格言》,成为藏族文化的不朽经典。

  就让我们以敬畏的心,来仔细聆听大师深邃、吉祥、和谐的吟诵吧:

  智慧深不可测,大悲珠宝遍布,

  事业浪花飞溅,顶礼如海佛陀。

  犹如澄清水流,可遣有情热恼,

  善说纯新甘露,能赐智者安慰。

  芳香所熏净水,供水沐足水等,

  所作皆成善妙,格言众人喜欢。

  (摘自《水喻格言》)

  菩提心根稳固,二资树枝茂盛,

  三身硕果累累,顶礼佛陀妙树。

  证悟本性之师,具有极多窍诀,

  茂密森林之中,树木无有尽头。

  若依如意妙树,降下所需之雨,

  若依诸善知识,任运自成善聚。

  (摘自《木喻格言》)

  (三)和谐相处重生态

  灌木林尽头的小山尖上,是第一个观景台。木栈道一直沿山脊线蜿蜒而上,淹没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

  继续沿着木栈道前行,森林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人类从原始的大自然中走来,必须走进大自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人类须臾离不开清洁的空气、离不开干净的水源、离不开阴凉的树荫等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

  “为什么说南山的云杉林是原始森林呢?”同伴问道。

  通过整体观察分析,南山的这片森林,一则林相不太整齐,高低参差不齐。人工林的林相整齐划一的,因为树种、栽植时间、树木年龄都是相同的。二则大小林木间隔分布,树龄不尽相同。犹如一家人,老中青幼四世同堂。三则林中间隔有大小、树龄不同的枯立木,这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四则从地理位置、气候、海拔、立地条件、生长高度、树枝层数等进行综合分析,树龄至少在数百年以上,最粗、最高的几棵云杉至少有上千年。五则这片林木的尖削度普遍较大,这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特征,人工针叶林的尖削度普遍较小,像亭亭玉立的少女。

  “为什么这种松树叫云杉呢?”同伴又问。

  由于该树种形成的成片森林,在阳光下远观,好像白云飘浮在树冠上,因此植物学家将这种树种命名为云杉,别名茂县云杉、茂县杉,为中国特有树种,用途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植物界是按门纲目科属种来分类的,云杉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柏目、松科云杉亚科、云杉属。云杉包括三十五个亚种,南山有青扦云杉、细鳞云杉和紫果云杉,以紫果云杉居多,其球果呈圆柱状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前后同色,呈紫黑色或淡红紫色。

  有趣的是,2014年2月瑞典科学家在一座山脉上发现了一株9500岁的云杉,堪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而且它还在继续生长,科学终于印证了“松柏万年青”的民间说法。“生长3000年,枯立3000年,倒下3000年”的大漠胡杨,最长的寿命也只有3000年左右。

  这片原始森林的形成,当地藏族群众的保护功不可没。因为藏族群众信奉藏传佛教,很大程度上是信仰的力量使然的结果。植根于雪域高原的藏传佛教,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体系,其中基于“万物有灵”、“慈悲为怀”等藏传佛教中心教义而产生的各种宗教信仰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学理念。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多神崇拜特点,与其族群生存过程中所必需的农耕与粮食、族群内外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有着直接联系。他们所崇拜的一种神或多种神控制,以及掌管着一种生态因子或一种方法手段,如太阳神、土地神、水神、山神、牛神、羊神、树神等等。 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各种宗教禁忌观念,与其族群生存的环境保护有着直接联系,包括对动植物、山川水系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如禁忌杀生,禁忌触动神花神树,禁忌神山的挖掘、神水的污染等等。

  一边登攀,一边海阔天空的闲聊,不一会便来到第二个观景台上。浑身发热出汗了,才知道爬山也有窍门,要想远行,还要节省时间,应该怎么办?据经验,首先应当轻装上阵,不要背负很多的东西;其次应该缓慢前行,心平气静自然不会气喘吁吁,方能到达目的地。

  (四)神山论道话历史

  记得多年前,我和马旭老师、好友严秋生、杨朝海等曾多次结伴攀爬南山,畅谈“文史哲政经”,聆听老师“神山论道”,评述古今中外做人做事的事实真相。就在第二个观景台上面的山梁处,马旭老师多次讲到:

  “儒”,乃人的需要,考虑别人的需要,关心大众的需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信仰)或儒学(学说),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曾国藩、王阳明(独创心学)等。“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封建社会的理想人格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以仁为本,忠恕至上,在性格上体现出温和于理性,在执政上体现着“人本”、“民本”的理念,重视关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童子问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等,它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诸葛亮、刘伯温等。《周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接近、类似规律,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确定不疑的、直接的因果关系,《道德经》重点讨论的是代表宇宙根本大规律的那个“道”;“一”是天地混沌的原始状态,“二” 指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在阴阳的作用下,天升地降,天地分开,并产生了人,所以“三”专指天地人;“万物”则指有形的和无形的事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其实“大道至简”,比如,一年四季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分秒不差的到来。比如,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不仅与昼夜相匹配,而且也与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再比如,“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普遍适用于万事万物。

  圣人就是圣人。2600多年前的孔夫子,主张“仁爱”、实行仁政,使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发展了2000多年。释迦牟尼(佛陀)公元前624年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他舍弃王位苦苦修行,创立了佛教,其要旨是普度众生,实质是引导人们行善向好、和谐关爱、文明进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伟人就是伟人。卡尔·马克思1818年生于德国西南部莱因省的一个犹太家庭。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宏伟目标是“解放全人类!”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并成功的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完成建党、建军伟业之后,毛泽东他和战友们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小球撬动大球”是中美建交史上的一段佳话。1972年2月,毛泽东与尼克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当时毛主席身患重病,在卧室会见了尼克松。当得知毛泽东把一条藏青色的裤子竟然穿了五年后,当即羞愧无比。尼克松第二次跟毛主席见面的时候,问毛泽东有什么特长。毛泽东笑答:“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尼克松听闻翻译之后,举起茶杯向毛主席碰杯,以示尊敬。在临走的时候,尼克松向毛主席弯下了腰,深深地鞠了一躬。这真是伟人敬伟人啊!

  不管是同一时代的东方的孔子、西方的释迦牟尼,还是不同时代的西方的卡尔·马克思、东方的毛泽东,他们都没有时空的交集,根本不能面对面交流探讨信仰的构建、社会的变革发展、人类的终极命运走向、东西方哲学之区别、国家与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制度安排等等至关重要的人类社会重大命题。但是,我们采用历史比较法进行研究分析,就能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他们的思想竟然惊人的相似、理想竟然惊人的相同、目标竟然惊人的一致!

  马旭老师不但人品一流、心地善良,而且是学识渊博、学问庞杂的著名学者,他的讲解和评价,就是这样的漫不经心、高屋建瓴,就是这样的通俗易懂、客观准确。他说:“我们对社会可能做不出大贡献,但绝对不能危害社会!将垃圾收拾好,保护环境要靠每个人自觉,这就是知行合一!”每当我们下山返回的时候,马老师总是不忘督促我们自觉保护环境,将塑料袋、瓜子皮、玻璃瓶等垃圾全部打包,带到山下放进垃圾箱进行分类处理。当然,大小便是不用带走的,用腐殖土、树叶把它埋好,便是森林最好的养料。我们上得山来,不曾带来什么。我们下得山去,不留任何痕迹。山峰依然巍峨,森林依然苍翠,阳光依然灿烂。

  (五)青松白雪相辉映

  从第二座观景台爬坡而上,达到山梁,豁然开朗,青山迎面。继续走过一段比较平坦的栈道,再上山、下山,从山梁的豁口复上山,到达第三座观景台,已是午后时分。

  对面的山顶上,铁塔高耸入云,“当周神山”四个鲜红的大字格外清楚,莽莽苍苍的森林静默无声。此时此地,我们一起大声朗诵起陈毅元帅的《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唐·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有魏晋·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傲然绝尘、神清气爽的诗情意境里,把松柏的清香吸纳到我们胸中,把松柏的精神嫁接到我们身上。人,很有必要凝聚松柏这种决绝的风骨、凛然的浩气和高洁的品格。

  一番观景和吟诵之后,复归寂静,午后的太阳从林子的空隙间斜斜地洒下来,暖暖的照着。打开手机,中央台《经典咏流传》栏目齐豫女士甜美的歌声响彻林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颂古五十五首·春有百花秋有月》的作者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释绍昙,录入其评释古代禅门公案的《无门关》。你看那禅师的心境多么宁静祥和:春天有很多美丽的鲜花开放,秋天有明亮的月亮。夏天很热却有凉风吹过,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任何的挂念,那么这些景象将是你在人间遇到的最美好的时光。此情此景,让我空明澄澈、静如止水、心无挂碍。

  饮几口茶水、吃几个水果、喝两杯薄酒,我们的需求就这么简单。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爬山,因为神山还在山上面的山上。这时候,突然风声呼呼,大风卷着积雪,在森林顶端形成流动的白雾,甚是壮观。不时有飞雪飘落到栈道上来,落在我们身上,寒气袭人。

  我稍作停留,古诗《冬游当周神山有感(七首)》一阵功夫流出指端,短信发给马旭老师和其他亲友,分享我无尽的喜悦和冷静的思绪——

  初冬凝寒冰,高原舞银龙。天寒无鸟鸣,南山劲松挺。

  徒步数壮汉,栈道积雪深。登攀复登攀,四顾心茫然。

  梅竹喜江南,青松伴雪眠。本性能耐寒,独处高山颠。

  山顶住财神,世人称神山。发财又升官,独不畏苍天。

  狂风卷雪飘,飞雪落衣帽。白云流晴空,林深行人少。

  把酒乐陶陶,畅谈儒释道。夕照云杉林,青山不言老。

  白雪映佛塔,空旷天地清。聚焦心中画,美景醉天下。

  (六)累积资粮惠众生

  顶风冒雪,拾级而上,不一会就来到当周神山的豁垭口,一侧就是山顶,神山上敬奉的是财神爷,经幡猎猎、哈达飘舞,一副肃穆庄严的景象。

  藏传佛教的五姓财神,梵名为瞻巴拉、阎婆罗、雾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所供养的五财神,按身色分别是绿、白、红、黄、黑财神,这五姓财神有共同的陀罗尼咒语,是求得财神身语功德加持为主的真言。

  黄财神,是密教之护法神祗,诸财神之首。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因其身肤黄色,故称为黄财神。白财神,又名白宝藏王,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身。观世音菩萨嘱咐白财神,此法即辗转至今。修持白财神法门,可祛除贫病穷困之苦,消除罪业障碍,增上顺缘,获得受用无虑,属无财信士起修之妙法。红财神,有能招聚人、财、食等诸受用自在富饶之功德。而此修法也随着修行者的发心而可获得不同的果报,如果是发起无上菩提心者,则可得证世间及出世间福德圆满。若是求世间财富者,亦可满足。若是赤贫者,也可获得食物充足的利益。黑财神,是五方佛里面的东方金刚不动佛。为了利益娑婆众生能脱离穷困之苦恼而化现,主要为驱除所有恶运纠缠,并使一切善愿都能心想事成圆满无碍。绿财神,是藏密无上瑜珈部之不二续“时轮金刚本续”中所传出的,亦是东方金刚不动佛所现的应化身,受释迦牟尼佛嘱咐,为一切贫苦众生转大法轮。其功德:令一切作为成功、圆满,净化恶运、障碍,于诸众生受用富饶增长。

  佛教中“财”是“资粮”的意思,与世俗中个人所追求的金钱不可同日而语。修行佛法,要成就菩提,一定要具足累积资粮和清净业障两大条件,在累积资粮方面,又分为两种:一是智慧资粮,也就是智慧上的财产,这是出世法上常提到般若空性。二是福德资粮,即是福德财产,而大家平时所求的金钱、房屋等即是福德资粮的一种。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要广行菩萨事业,相当的物质基础还是必要的。如果以虔诚的心,来累积智慧与福德资粮,并清静无始以来的贪欲等业障,同时发出希望所有众生远离贫穷之苦,究竟成佛的菩提心,来为众生的利益祈请,以这样的发心来修财神法,心中就能够欢欢喜喜,利于大众功德必将圆满!

  今天不是祭祀山神的日子,所以同伴们都没有准备桑子、藏香、炒面、风马、哈达等祭祀品。我平时也没有拜财神爷的习惯,安贫乐道、随遇而安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

  (七)高僧名著耀安多

  天下名山僧占多。神山的东麓有座多河寺院,背靠当周神山,因高僧智观巴和他所著的《安多政教史》而名满天下。

  多河寺位于合作市南郊,是一位从西藏来此募化的大德创建于1502年,比著名拉卜楞寺还要早二百年,寺院依山傍水,景致幽雅,寺前溪水涓涓,对面苍翠挺拔的森林与寺院金碧辉煌的建筑遥相呼应,美不胜收。该寺院最特色是完全依照拉萨寺院平顶白墙风格修建,在安多藏区别具一格。公元1758年,二世嘉木样接管多河寺院,从此多河寺院成为夏河县拉卜楞寺属下一个时轮学院。1981年,又重修文革期间被毁经堂,并对外开放。该寺以史学家智观巴·贡去乎丹巴饶吉最为著名。他的著作《安多政教史》是今人研究安多藏区的权威典籍。

  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1801年生于夏河县合作丹增部落(今合作市旦子昂村),其所处时代,正值拉卜楞寺鼎盛发展之际。当时高僧辈出,名师如林,著书立说,蔚然成风。作者自九岁起,即在拉卜楞寺阿莽·贡乔坚赞座前钻研内典,兼习大小五明。举凡显密义理、天文历算、声明、诗学,以及声律、词藻诸学科无不通晓。曾先后两次赴西藏卫地深造,并遍历安多南北诸大寺院,求师访友,讲辩经义。作者所到之处,以学识渊博,有学有证,戒行严谨,德行贤妙而甚受推崇。作者除撰本书外,另编有关于天文历算方面的著作。

  《安多政教史》是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完成的有关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发展、藏汉民族交往地方专史。安多是藏语地名汉译,,元代译作“脱思麻”或“朵思麻”, 今译为 “多弥(安多地区)”,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具体指指今青海巴颜喀喇山以东,包括甘肃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全书共三编十八章,叙述今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大夏河流域及青海的黄河、湟水、隆务河、大通河等流域,河西走廊、四川的松藩、阿坝、大小金川等地大小寺院(主要对象为格鲁派)的建立,发展过程,大小政教合一的形成,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各主要寺院的敕建与其历史作用,各中心寺院的形成与兼并,主要历史人物的成长与作用,若干部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一些地区的宗教斗争及青海与卫藏的关系等等。此外,并罗列各大寺院之各学院的设立、讲学制度、学级、课程、学位、僧侣数目、活佛府邸以及法会等。尤其对于各寺院所属的溪卡庄园,更缕述其隶属关系。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藏区,不了解这方水土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执政者应该做到耳熟能详、知古鉴今,并努力造福一方。

  (八)人间大道乃信仰

  曲径通幽,站在神山的豁垭口上,山风呼啸,寒气袭人,忧从中来,自然就想到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

  在各国列强的欺侮下,1921年7月伟大、正确、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奋起抗争、不屈不挠,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核心。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充满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领导国家和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再向强起来进军,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丰功伟绩可志可歌,可赞可叹,可圈可点!实在难能可贵,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业绩令全世界为之折服!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方借来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这个伟大的信仰,依靠这个信仰武装全党和军队、团结人民群众,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革命成功的启示是:中国人并非一盘散沙,只是没有国家信仰。

  时下,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可喜可贺!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国家提倡大力弘扬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令人欢欣鼓舞,“两个阶段”长远安排令人精神振奋。伟哉,中国共产党!兴哉,中华民族!强哉,我的祖国!

  但是,由于国人过分信仰金钱和权力,信仰缺失、物极必反必然导致许多社会性问题层出不穷——国人突破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东西都敢吃(包括转基因和假药),什么事情都敢做!痛哉!悲哉!我们处在一个信仰稀缺的时代,物质丰富,信仰迷失,道德败坏,官员腐败,色情泛滥,学术造假,低级娱乐,民怨载道。特别是有些“一把手”官员,腐化变质为典型的“两面人”,表面上大谈“为人民服务”,行动上恨不得揽尽天下美色,恨不能占尽天下财富,并抱定侥幸漏网、“视死如归”的态度,即使以身试法、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铤而走险。王三运一伙因私欲膨胀而无法无天,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最终被绳之以法,群众欢欣鼓舞、拍手称快,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成效。时代呼唤公平正义、勤政廉洁,而信仰回归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是基础的基础和根本的根本。信仰,是人的心灵被某种主张或说教或现象或神秘力量所震撼,从而在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两大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非宗教信仰又包括道德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科学信仰、自然信仰等等。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出路又在哪里?!

  卞伟光、杨占生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与文化复兴之路》一书中,就国家信仰给出了最佳答案:“依照传统儒家的观点,认为是天设神道,上帝是儒教的最高神,道教也将上帝视为最高神。天道乃上帝之道,地道乃帝王之道,人道乃道德之道。天道王道人道三道合一。儒道可以兼容,佛道自然也能兼容,佛教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佛教拒绝人佛分离。在佛教里,佛就是觉悟了的人,人神始终在佛教里是合一的,三教合流,三位一体,众神一帝,上帝回家自然就没问题了。再坚持天人合一、人神合一、人神不能分离的原则下,就能将中国宗教中大量迷信的部分完全剔除,自然神上帝崇拜就能统领儒释道。在各教教义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让其成为国家信仰的理论基础。让国教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使之成为真正的国家信仰。综上所述,这是未来国家宗教改革的大方向。”

  (九)祖国河山无限美

  移步换景,站在两个山顶之间的山梁上,仰观天苍苍,俯察地茫茫。天高地阔壮我情怀,清寒萧索微不足道。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极目远眺,茫茫白雪覆盖了千丘万壑,覆盖了千万座山峰。四周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雪峰,犹如大海翻卷的浪涛,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神山好像劈波斩浪的航船,恰似莲花中心的花蕊。羚城合作全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她静卧在太子山南麓,宁静安详。

  奇哉,雪国高原!壮哉,大好河山!美哉,风光无限!我们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顿觉心胸开阔,气壮山河!

  沿着林中最近最陡的栈道,连滚带爬、大呼小叫的下山,到达当周草原已是下午四点。我该回家了,妻子已经电话催促好几遍了,只要我在家,妻子和儿子就有主心骨,心里才踏实。无家不国,无国不家。爱小家,也是爱单位、爱国家的表现和基础啊!

  回首仰望,白云与蓝天相伴,雪峰与森林依恋,苍鹰在高空盘旋,阳光明亮而温暖。它们,原本就在那里。

  再次回首仰望,神山傲然屹立、巍峨绵延,林海茫茫、松涛阵阵、山岚四起。或许,豪迈俊逸、稳健旷达、超凡脱俗才是大自然永恒的心事、不变的风骨?

  做人,难道不应该像松柏吗?!

  做人,难道不应该像神山吗?!(作者:杨旭明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文广新局)

上一篇:甘南州扎实部署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
下一篇: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石占良调研督查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