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木沙奋战在救灾一线。
众人合力搬运草料。
(记者郑思哲)一人一车,十一个村,十七天,刚察公路段职工马木沙在这个新春,用自己的坚守,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抗雪救灾,清通四十余条大小村道,为救灾物资及时抵达提供了安全顺畅的运输条件。在风雪肆虐、白雪皑皑的玉树,马木沙身上的那一抹橘红,就是点燃受灾群众希望的火光,就是灾区群众最期盼的那一抹阳光。
马不停蹄赶赴灾区
2月3日,除夕夜前一日,马木沙在宿舍内等待着新春佳节的到来。虽然无法第一时间与家人团聚,但是正月初五的假期还是给了他一丝期待。突然,手机铃声打断了马木沙短暂的遐想。“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是段长打来的,马木沙给了一声答复,便挂断了电话向段长办公室走去。
“玉树遭雪灾了,你知道吗?”一进门,段长简单的一句话向马木沙道明了玉树地区当时的情况。“装载机驾驶熟练吧?”“还算熟练吧。”马木沙到刚察公路段不满一年,对于装载机的操作谈不上老练,但操作不成问题。“让你去玉树保通,没问题吧。”此时,马木沙才明白段长叫他来的用意——由于玉树地区遭受雪灾的面积大,当地的交通部门人手不够,为尽快恢复道路,保证物资运输,需要周边的兄弟单位支援。
马木沙二话没说,应承了下来。此时,马木沙对玉树地区的受灾情况还一无所知,只是觉得“既然叫我去,那就去”。回到宿舍,马木沙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挂断电话后,马木沙为装载机做了保养,加满油,于当天下午出发前往玉树。
2月3日18时许,马木沙赶到称多县,次日19时,赶到珍秦镇。2月5日,根据当地交通部门的安排,马木沙赶到了保通现场,但是现场的情景,让马木沙有点蒙了。
每天平均工作10个小时
马木沙说,当时赶到珍秦镇的就只有他这一台装载机。2月5日上午,当他在当地交通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赶到现场时,他看到的只有一片皑皑的冰地,根本看不出哪里有路。“我还真是头一回见那么大的雪。”马木沙说,现场一米多的积雪让人根本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草滩,只能让当地熟悉路况的村干部或者群众指挥着他清理道路上的积雪。
就这样,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指引下,马木沙驾驶着装载机,开始了为期17天的抗雪保通工作。这17天里,马木沙每天7时30分出门,凌晨才返回。每天驾驶装载机行进数十公里,最远的一趟单程就跑了50公里。马木沙说,最开始的一个星期,他一天工作14个小时,后来随着雪势的减小,他每日的工作时间缩短至10个小时左右。
这样大概一个星期之后,马木沙已经摸清了珍秦镇的乡村道路情况,有时会对人多的主干道实施二次清理,以便草料等救灾物资能够尽快运送到当地牧民的家中。
由于每个村距离珍秦镇都较远,因此,马木沙每天清晨很早就要赶往现场清理积雪。因为起得太早,有时甚至吃不上一口热饭,中午则用方便面、馒头充饥,渴了就喝自己带的热水。到了晚上,由于回去的时间较晚,马木沙也经常吃不上一口热饭就直接休息了。
17天里,在当地干部群众的配合下,他一人一车在称多县珍秦镇11个村,40多个社开展清雪保通工作,总计清雪时长约200个小时,行驶里程约1300公里,清雪里程500公里,清通大小村道40余条。
一碗奶茶融入浓浓深情
“我以前从没觉得装载机那巨大的轰鸣声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感动。”马木沙说,在抗雪保通的17天里,他一次次被灾区同胞的热情所感动,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他和他的装载机所带去的积极含义——因为那代表着希望。
2月12日,马木沙前往珍秦镇2村清理道路积雪。就在他开着装载机作业时,距离他200米的地方,一名50多岁的藏族大叔深一脚浅一脚向他跑来,还因为道路上的积雪太厚,摔倒了几回。“感觉就像是迎接远行的游子一样。”马木沙回忆道,当时他看到那名藏族大叔急切地向他跑来,他也立即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奔向藏族大叔。
在装载机前,藏族大叔牢牢抓住马木沙的手,用有些生涩的汉语向马木沙一遍遍说着感谢。随后,马木沙被藏族大叔热情地拉进家中,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融入了藏族大叔的所有情感,被马木沙慢慢地送入口中。
在17天的时间里,有太多的藏族同胞为马木沙提供过奶茶;当他的装载机被困在边坡下出不来的时候,当地干部群众会集体帮他把装载机从边坡下拉上来。虽然持续的高海拔作业让马木沙出现过不适,甚至头痛欲裂,但最终,他都挺了过来。事后想起,马木沙觉得,正是受灾群众的期待和大灾面前的民族之情,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