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占轶) 3月,行走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沿岸深邃的河谷里,仰望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谷地里宁静安详的村落和定居点,一种高远而又亲切的感觉就会在心间迅速升腾。汽车在河谷间缓缓前行,我们抵达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兰达村,这里的尕白塔石刻远近闻名。
尕白塔始建于唐代,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的积淀让这里的佛教文化、民俗、建筑、石刻文化逐渐兴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尕白塔文化……时光荏苒,如今,在尕白塔所在的兰达村,当地群众依托独有的文化资源,依靠文化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尼玛扎西是兰达村的贫困户,通过当地政府举办的石刻培训班,他主动向尕白塔石刻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位传承人请教,再加上一个月的集中学习,尼玛扎西熟练地掌握了雕刻技术,成为邻居们学习的榜样。
如今,兰达村的村民已经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拓宽思路,想走多元化文化产业路子。专门成立的尕白塔文化传媒公司,技能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石刻,更趋向精细的雕刻技术、手工艺作品。加之后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兰达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主动地融入城镇,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发家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
离开兰达村,我们继续前行。汽车拐进另一座开阔的山谷时,一抬头就会看见在山脊间兀立着一座座饱经沧桑的石头古堡——拉司通村。这里被当地人赞誉为“拉司梅朵”,意为“鲜花盛开的拉司通村落”。走在拉司通的村巷里,石砌建筑棱角分明,院落之间错落有致,村道都是用石板铺就。古朴典雅,独具康巴民居特色。
拉布乡副乡长郑丛辛介绍,玉树灾后重建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全村都是在原址重建新居,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门窗也采用传统藏式木质雕刻框架,使民居外观保持了原有的风貌。为达到抗8级地震要求,外墙用片石工艺,隐蔽处采用圈梁、钢筋等材料,房屋建设做到了外观如旧、功能现代、独具特色的“一街一景、一户一型”的震前风貌。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建筑,每年吸引着很多游人前来参观,村落里的家庭宾馆便多了起来。
村民久美才仁在拉司通村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家庭宾馆,自从宾馆营业以后,间接带动了9户农牧民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30余人,而宾馆的收益也很可观,受益于旅游业的繁荣,宾馆一年总收益能达到12万元。久美才仁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拉司通村先后获得全国“人文魅力小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多个称号。以拉司通村为中心,拉布乡已将确登噶布、莫洛天险、郭吾古堡等景点连成一线,打造“九点一线”的旅游景区,通过举办“风马节”“春耕节”等民俗活动和古藏村民间歌舞演出,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俗、农耕、历史文化,从而拉动拉布乡环线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
尕白塔、拉司通村只是玉树文化致富的一个缩影。说起玉树,最丰富而且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便是文化资源。玉树文化散发出原生态的淳朴芳香,秉承多元包容的蓬勃生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丽奇葩。玉树的歌舞、民间工艺、民俗节庆等编织出玉树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态。近年来,玉树州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抢救、搜集、整理文化遗产,让玉树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声名远播,与此同时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带动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为玉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玉树州正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努力构建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玉树,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这颗美丽明珠,将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