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牧人一样的好干部
——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一心向党的故事④
(记者 孙海玲 洪玉杰)
“慈祥、有大爱,在牧民群众心中就像活菩萨一样。”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德军的眼里,彭措旺扎是一位经常和群众在一起的干部,也是一位像牧人一样亲切的干部。
作为一名从小在玉树草原上长大的汉族干部,吴德军对这片广袤的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位曾经给予过自己温暖的已故藏族干部有着独特而绵长的情意。
“小时候我们家生活困难,我当时得了甲肝病,需要买白糖来增加营养,但那个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就算有票,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白糖!当时任革委会主任的彭措旺扎知道此事后,批了一公斤白糖专门送到家里来了。”
“当时我们院子里有汉族的孩子,也有藏族的孩子,彭措旺扎对我们这些汉族孩子照顾有加,每次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总喜欢把我们的手放在他的手心里,心疼地搓一搓。”
“彭措旺扎去世后,周边很多牧民群众前来参加追悼会,很多人都哭晕过去了。这足以证明一位藏族干部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说起曾经关于彭措旺扎的事情,吴德军仍然记忆犹新。
为什么彭措旺扎在群众心中的分量那么重?为什么彭措旺扎的心里始终深藏着百姓?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中,我们明白了——支配他行为的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人民群众疾苦深切关注和同情的情怀,而这种情怀源于彭措旺扎的父亲土登宫保留给群众最深的情意,也源于留给家族的那句代代相传的族训——“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玉树解放前,东坝家族是“千户”下属四大“百户”之一,按照当时的社会惯例,牧民们要向管理自己的“千户”、“百户”上贡,缴牛羊税、草场税,但东坝家族却对牧民们非常关心,从不倚强凌弱,还敢于制止其他头人欺压百姓的行为。
土登宫保怜惜牧民生活清贫,顶住压力率先提出减免苛税,他让家人准备了一个水瓢,每户牧民只需象征性地交一瓢青稞或一坨酥油,其他一概不收。有的牧民被其他“百户”赶出家族群,受到大家的排挤,没有“百户”愿意接纳,只有东坝家族敞开怀抱、热心收留,同等对待。
彭措旺扎17岁时,囊谦的部分牧民因在当地人供奉的“神山”上挖虫草,被关押在“百户”家中。彭措旺扎获悉,悄悄放了他们,而自己却受到关押体罚。此事传开后,彭措旺扎受到了当地牧民的赞誉。因为东坝家族对待百姓真诚热情,许多不属于东坝管理的家族群众主动跑来投奔。
1958年,彭措旺扎当选为昂欠县(现囊谦县)县长,那时正值昂欠县试办农业互助合作机制,他说服家人带头参加了公私合营牧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但少数反动牧主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公开掀起武装叛乱,在这场大的风浪中,彭措旺扎始终没有动摇,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这一边,为玉树地区推行农业互助合作机制立了功。
任杂多县县长期间,彭措旺扎发现很多牧民孩子都不上学,甚至有的牧民说,“只要孩子不好好放牧,就把他送到学校去”。为了发展教育,他带头拿出工资,在红色村建起第一所小学,为学生购买书本、课桌,还把自己的半导体收音机留给学校,督促家家户户的学龄儿童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向这片草原,挖掘和彭措旺扎有关的往事时,那些曾经与他共事过的老干部、接受过他帮助的群众眼底就会泛起泪花,他们讲述的口气和眼神就是在向一位人民的好公仆感恩,他们朴素的陈述中,无数次说着“好领导、好人、好干部”这些词,我想,正是彭措旺扎做的这些平凡的事,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