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草原一瞥。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乡仁青林寺积极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建寺、管寺路子,古老的仁青林寺朝气焕发,一派佛界乐园的景象。尤其是寺院实施社会化管理之后,寺庙基础设施建设今非昔比,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寺院僧众安心学修,信教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仁青林寺全景。
仁青林寺坐落在具有巴塘草原空中花园美誉的查吾拉神山下,以闭关实修而著称。该寺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元代帝师八思巴第一次到玉树地区弘法,应信教群众的请求以及梦兆的启示而建立的萨迦派寺院。寺院现有活佛2 人,僧人100多人。
2011年,因地质灾害从岔来沟搬迁到现址。寺院里供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燃灯佛等30余件藏传佛教文物;寺院每年举行大日如来、玛哈嘎拉、普巴金刚灌顶法会等佛事活动。
年轻僧人为入住敬老院的老僧人倒茶。
仁青林寺敬老院为院落式水泥现浇平房,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40余间宿舍,每间18平方米,公共用房60平方米,可供40名 55岁以上老僧同时居住。目前该寺40名 55岁以上僧人正在陆续入住敬老院新房,年龄最大的是76岁。每间宿舍里配有床、火炉、茶几和书(佛)柜。敬老院设有专门的厨房,聘请厨师2 名。刚刚入住敬老院的老僧更松加云白须潇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是上世纪80年代入寺当阿卡的,我见证和亲历了寺院的发展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以前我们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子,面积大概有9 平方米左右。夏天经常漏雨,年纪大了上房顶补修也很不方便。地震的时候这些房子都成了危房,旧一点的都倒塌了。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框架结构的房子,心里格外踏实,很有尊严。我从心底里感谢政府能为我们考虑这么多。”
据仁青林寺寺管会主任索南江措介绍道:“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国家帮助寺院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给了老僧人一个有尊严的晚年。以前老僧人有的在寺院,有的在家或亲戚家,修行、生活、管理上都很不方便。现在实现了集中供养,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吃喝不愁,有专门的厨房和厨师,年轻僧人专门轮流服务,老僧人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明年开春,我们将组织僧人们在敬老院内种草、种花、种树,搭设凉棚。如果条件允许,再给每位老僧人的房间里配备一台电视机,他们修行之余也可以看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看看‘康巴卫视’,丰富他们的生活。把敬老院办成老僧人们喜欢,环境优美,安度晚年的家园。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敬老院的各种管理办法和制度,在确保老僧人权益的同时,担负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还要充分利用老僧人的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搞好传帮带,给年轻僧人传授佛经及其戒律,讲讲家乡及寺院的历史,教他们做人和修行的道理。”
仁青林寺寺主活佛迦燃·尕玛文尕。
玉树州人大代表、仁青林寺寺主活佛迦燃·尕玛文尕在巴塘乡及玉树市信教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2017年,他被玉树州委、州政府评为“爱国爱教守法持戒”先进僧尼。尕玛文尕说,自己的荣誉以及当上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的信任,是给予寺院和信众的荣耀,更是鼓励和鞭策,自己特别看重和珍惜这份殊胜的荣誉。他说:“这几年,州县党委和政府加大了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寺院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力度,寺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寺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空前的改善和提升,以前同现在无法相比。另一方面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得到了保障,寺僧和信教群众特别满意。州委书记入寺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时讲‘玉树的寺院是党的寺院、是国家的寺院,是我们的寺院。’听了这些话,广大僧人都很感动,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觉得自己作为中国的僧人很自豪、很骄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僧人自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积极性,拥戴习总书记、拥党爱国和感恩知恩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作为仁青林寺的主持对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我们修建敬老院表示由衷的感激。”尕玛文尕表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自觉接受乡管寺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合和支持包点干部的工作,有序有节、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党和政府要求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把寺院建成党和政府放心,信教群众满意,助力社会稳定的一方净土,藏传佛教的静修之地。要理直气壮地在寺院广场竖起旗杆,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天空和每个人的心间。”
仁青林寺僧人跳法舞“钦姆”。
对于这几年实施的“控辍保学”政策,尕玛文尕深有感触,他说,自己受现代文化知识不足的影响,想更多地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希望今后能从玉树寺院里多出一些科学家活佛、科学家堪布、科学家僧人。他说:“这几年,政府对教育工作极为重视。我作为人大代表先后多次随州人大常委会和玉树市、巴塘乡工作组对牧区少年儿童失学情况进行过调研,对个别地区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辍学问题夜不成寐,深感忧虑。我在思考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芯片’时代,我们有些地方的牧民依旧靠天吃饭,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是落后,要奋力追赶,只有教育是通途。”为此,尕玛文尕也多次去寺院附近的信教群众家中宣传党的教育政策,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利弊,动员牧民把孩子按要求送到学校。在尕玛文尕看来,寺院的‘谢札’(寺院自办的经学院)是学习经文,提升佛学造诣的地方;各级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是接触人世真善美,了解人间万象、芸芸众生的地方。每个人通过义务教育,渐渐成为心智健全的社会人。他说:“以前,人们受条件限制没有学上,很多人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现在,国家强大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不仅修建了气派的教学楼、铺着塑胶跑道的体育场,还管吃、管住......真是换了人间,遇到了好时代。我坚决拥护‘控辍保学’政策。”
从2016年起,仁青林寺开始劝退小僧人返学,上村小学、中心寄校、中学。在这个问题上,仁青林寺说到做到,毫不含糊。目前,整个寺院没有一名不到法定年纪入寺的僧人。
老僧人们在寺庙敬老院门口。
8月 28日,仁青林寺新落成的敬老院开始入住,寺院僧众自发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有的针对敬老院管理建言献策,有的对提升敬老院规格和服务质量支招,更多的是畅谈寺院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纷纷说:“仁青林寺随着国家强盛,国运盛隆而越来越好,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信;新建了大殿、僧舍、学佛院;僧众的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人人有医保、人人有房住。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年纪大一些僧人神情庄重地说:“天是共产党的天,地是共产党的地,共产党像父母一样时刻关爱着我们。大家都知道,玉树牧区经常遭受雪灾侵袭,还有风灾、雹灾和各种病虫害。在关键时刻都是共产党带领大家扛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有知恩、感恩、铭恩和知恩回报的心。要听党话、跟党走,高举爱党、爱国、爱教、爱家乡的旗帜,争当模范寺院,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僧人。”这些话深情而又质朴,真诚而又暖心,道出了新时代藏传佛教僧众共同的心声和愿望。
是的,无数的事实就是这样画卷般地呈现:1985年 10月 17日至19日,玉树牧区普降大雪,西部三县本来有20几万头、只牲畜的偏远乡镇,一场雪只剩下5万头、只。大雪封堵,广大牧民出不去、进不来,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上。关键时刻,党中央派来飞机空投粮食、燃料、药品……一支支队伍铲雪通路,把一袋袋面粉、一袋袋青稞运送到牧民家里,没有一人因灾死亡。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又将人们推向恐惧和无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紧急预案,打响了抗震救灾战役,群众的情绪迅速平稳,经过三个月的奋斗,顺利转入灾后重建。仁青林寺在此次地震中大殿大梁断裂、僧舍毁坏严重,进入玉树灾后重建寺庙之列,得以重建,寺庙僧众和周边信教群众十分感恩。正如藏族群众常说的:“黄河水再长也有源头,阿庆岗嘉(可可西里)再高也有顶,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比山高!”正因为如此,仁青林寺主动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做慈善公益不甘人后,如帮助当地孤寡老人、修建乡村道路、捐资助学等。在2018年末至2019年春玉树遭遇的百年不遇的大雪灾中,仁青林寺僧众积极参与铲雪通路、保路,为远在偏远牧区的牧民送去食物、保暖衣物、牲畜饲草料等。
八月的玉树草原。
目前,仁青林寺僧众正和玉树40多万各族群众一道,满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努力践行爱国爱教思想,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玉树“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