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分类:玉树新闻 称多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意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壮大富民增收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果。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震后十年,称多扶贫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们首先来个数据对比:

  1、“两不愁、三保障”

  以2018年为例,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7709元,达到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601元。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义务教育发展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实施藏区项目、学前教育项目、全面改薄项目等59个项目,发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426.2864万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帮扶资金3691.95万元,惠及9936名学生,劝返适龄儿童1710名,实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01%。

  基本医疗保障投入1008万元,完成5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购置配备了医疗设备。截止2018年底,全县应参保人数58049人,实际参保人数57382人,参保率98.2%。三年累计参保金达11207.22万元,累计报销医药费2978.65万元(其中,为贫困户报销医药费104.68万元)。

  安全住房保障三年来,加快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累计投资5.49亿元,实施3724套住房建设,实现了农村牧区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

  2、雨露计划

  投入298万元,开展汽车驾驶、缝纫、玛尼石雕刻、烹饪等实用性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人数为1499人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1128人,全部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并按补助标准共计补助549.2万元。

  3、易地搬迁

  2018年,动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力量,强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了扎朵镇、清水河镇易地扶贫搬迁1627套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总投资3.25亿元。

  我们再把镜头拉回现实生活中,称多儿女在脱贫攻坚工作,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奋进的历程。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广阔无垠的嘉塘草原,美丽、静谧,牦牛悠闲地吃着草,就像一颗颗黑珍珠镶嵌在绿色的绒毯上。

  在与全国人民同奔小康的进程中,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目标任务是整县脱贫“摘帽”。面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加之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后续产业滞后、生活成本高等原因,称多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嘉塘草原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重新燃起了脱贫的希望。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党建引领架起扶贫“连心桥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称多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抓党建促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抓党建促脱贫的结合点、发力点,强化责任意识担当,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凝聚党群干群合力,助力脱贫攻坚胜利收官。

  称多县县委书记尼玛才仁说:“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的作用,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全县干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勇于担当,使精准扶贫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抓帮扶机制,凝聚党群合力促脱贫。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和精准扶贫战略全面落实的重要举措,组建了联点单位帮扶57个行政村,精准选派省州县级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成员,把基层党员干部培育成扶贫攻坚的“宣传员”“指导员”,确保党的温暖传输常“在线”。

  夯实党的根基促脱贫。在尕朵乡里,致富带头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积极在返乡的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并对他们进行集中轮训和组织外出培训,加强基层组织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扫黑除恶”为着力点,称多县以村级组织为主战场,营造和谐环境,发挥党组织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凝聚群众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了“村霸”专项整治摸底调查工作等,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夯实组织建设促脱贫。珍秦镇、称文镇和清水河镇的贫困户,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依托各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区域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闯出了一条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主,投资实施扶贫生态产业园建设的新路,加快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到提升效益的转变步伐。

  易地搬迁走出扶贫“新路子”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作为称多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头号工程,全县力争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为贫困群众开辟崭新的天地,拓展增收的渠道,从而拔掉穷根,告别贫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称多县县长艾尼阿更介绍:“扎朵镇、清水河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易地搬迁的新模式,围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针对生态资源、产业布局具体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哪儿有产业往哪儿搬,哪儿能就业往哪儿搬。”

  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防止以易地扶贫搬迁之名搞“运动式”搬迁。动员全县各级干部,投身于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一线,强化巩固了每个建设点的人员力量,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监督工程质量,清除阻工现象,及时有效完成了易地搬迁建设项目,使贫困群众喜迁新居。

  扎朵镇易地搬迁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是关系着全县能否按时按点脱贫的关键性项目。全县通过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验收检查,确保搬迁对象确认精准到位,安置点选址合理到位,对搬迁户后续脱贫发展措施精准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为了完成投资3.25亿元扎朵镇、清水河镇两地易地扶贫搬迁1627套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县里制定出台了《称多县易地搬迁“百日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并执行“县委书记和县长包乡镇、副县级领导干部包村、科级领导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行蹲点情况一日一报制。易地搬迁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结合所在乡(镇)产业发展特色,称多县为安置区贫困户和当地群众,打造产业到户、产业带动、技能培训、转移结业四大后续产业项目,持续带动搬迁群众增收。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生态+”开创扶贫“新格局”

  结合称多县自身特色,突出“生态扶贫”“绿色扶贫”,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摘掉“穷帽子”。

  过去的几年,称多县在摸索中思考,以“生态+畜牧产业”为基本点。实现“三整合四解放”,整合草场、整合劳动力、整合牲畜;解放生态、解放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集团化”作战,引导合作社扩大饲草料种植基地,优化牲畜结构,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畜产品。

  特别是在去冬今春发生特大雪灾中,称多县珍秦村的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有规范的管理和资金的支持,有效对接市场需求,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中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使得雪灾时牲畜死亡率低且出栏率高,即使发生灾情也会转嫁风险、均摊风险,牧民群众损失较轻。

  除此之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的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动力点。厚植民族文化,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称多县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攻坚中引领作用,“扶智”又“扶志”,不断注入新鲜的文化“血液”,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优质的文化福祉。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如今在称多更多的农牧民群众通过共享文化产业成果,吃上了“文化饭”。利用举办文化旅游文化节、马术文化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提高县域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同时,将自身特色与文化结合,农牧民将自己的手艺、产品作为第三产业,在保护文化产业中享受了文化成果。

  “生态+畜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以畜牧业发展为现实支撑,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持久动力,称多县将不断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线视窗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风干车间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工人在包装车间进行生产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包装肉质产品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向客户展示产品

  在玉树州称多县产业园区内,整洁明亮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让人眼前一亮。称多县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青海省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精准扶贫带动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无偿捐助,资助困难学生,吸纳贫困户就业等形式,树立了良好的扶贫形象。企业生产的畜产品在十几个城市均有销售,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微感言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打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牌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精准,成为称多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法宝”。称多有着自然风光、人文风貌、民族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挖掘和打造的本土文化资源内容广而丰富,因此要树立起打造本土文化的意识,全面加强宣传工作,真正树立起文化强县的品牌,对于全县群众今后的增收更是手握“特色牌”,内在动力是无穷无尽的。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作为通天河流域乃至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称多县需要稳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要保护好现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切不可盲目开发。要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发挥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称多县以实践为镜鉴,推动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是第一目标,但不能止于脱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旅游扶贫应是脱贫与旅游的协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链,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还应使优化升级的旅游产业成为当地发展的重要依托。

  生态畜牧业发展是吻合当今国家政策的,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生态饭”是称多县的发展重点。推进“三整合四解放”是建立建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重中之重,把整合草场作为重点工作,全面促进“四季轮牧”在保护生态中的作用。正因为称多县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优势和特点给牧民群众讲出来、讲清楚,打消了牧民因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而造成个人财产损失等的顾虑。从而使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路走得稳,走得快,为打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地处三江源腹地的玉树州称多县,积极谋划好发展的问题,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可以看到,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生态旅游扶贫有着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称多正在以突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基础性工作,突出生态文化旅游业练内功为重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求特色增活力谋效益。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脱贫故事

  在牧区,畜牧业就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是个纯牧业村,在2840平方千米的草山上生活着402户1605人。地广人稀不说,没有虫草、药材等其他收入。以前,靠自己家的草山养牛养羊,养家糊口还勉强,但凡家里有意外,日子就会过得异常艰难……

  作为十一村的村主任久美旦周心知肚明。无数次苦思冥想,无数人帮助点拨,他心中豁然开朗,必须依靠特色才能走出新路子。2016年,十一村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村里72户291人入股合作社,整合牲畜、整合草场,开始踏上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他带着村里人开会讨论想办法,草山整合,划分了四季草场,按照集约化方式生产和经营,对草场进行划区轮牧。合作社对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结构调整、科学养殖、良种补贴、融资贷款、多种经营进行详细规划,制定方案。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2018年底到了珍秦镇十一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效益分红的日子,47.9728万元的分红资金摆在牧民面前,入股的村民一个个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玉树不会忘记】脱贫攻坚篇丨称多: 打赢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久美旦周说:“只有建立生态畜牧业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牧民们尝到甜头。”随着十一村集体经济一天天壮大,产业也越来越多,面对的困惑也接踵而来。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的问题又让村里人有了新的想法和改变。

  2019年他们将村里的七个社合并建起了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分红,极大提高了效率和收入。“脱贫致富让我们建起了合作社,但是要让合作社做得越来越好,有自己的特色,就得整合起来,统一规模、统一合作才能让我们更有干劲,积极性更高。”十一村六社社长更丹说。七社社长索江在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入股40头牦牛,到如今在合作社里索江已有100多头牦牛。合作社让他脱了贫,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牲畜有保障。把牛羊入股到合作社,不担心吃不上草,做出来的乳制品直接由合作社统一卖给企业,我们省了好多事还挣了很多钱。”索江说。在合作社三楼党员活动室里,村里的“两委”坐班制、村民事务代办制,“两委”班子工作职责、党员形象栏、党员承诺等制度公示牌等一一悬挂在墙。久美旦周说:“国家和省州的政策支持我们村脱贫致富,这是对合作社,对整个村民的保障,让我们口袋鼓了起来,我们有什么,只有牛只有草山,但这也是我们的特色,要保持下去,要用心做好它。”如今的十一村依托特色畜牧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原脱贫的新路子,村民有分红,有干劲,贫困村的时代已成为了过去,家家户户走上了致富路,走得越来越好,步伐越来越大。

上一篇:【老干战“役”】治多:老干部退休不退岗 发挥余热助“防疫"
下一篇:青海省人民政府通告 (第18号)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