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打招呼,优亲厚友,看似小事,实则是关系党风政风问题的大事。它体现出不同的权力观,简言之就是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权力的问题。
领导打招呼,优亲厚友使公权变了味,公权成了特权。众所周知,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我们把人民赋予的公权用于优亲厚友,那么,公权就成了特权了。公权私用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败坏了党风政风,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公权变成特权有两大原因:一是权力观出了问题;二是执行“规矩”不严不实。
如何防止一些干部把公共权力变为以权谋私的特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加强党纪国法和正确权力观教育,破除特权思想。只有领导干部增强法律制度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自觉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懂得,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权力的行使必须依照法律制度的规定,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对公共权力和法律制度有了正确认识,就有了不搞特权、远离腐败的思想基础。
加强权力的规范和制约,防止权力恶性膨胀。反特权的核心是管住权力。因此,必须使所有的权力得到合理、有效的制约,为权力设置边界,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使任何权力都成为有限的、有效的权力。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减少权力“暗箱操作”。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公开和监督。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公开可以补救制度的缺陷。要用好公开这个有力武器,完善各项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提升公开的范围和质量。与此同时,要整合社会监督资源,实现有效监督。要健全发现特权问题的机制,着力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力争防止特权在其运行之前发生;健全纠正错误的机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健全责任追究的机制,一旦特权显露,决策或权力运行出现失误,必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防止有错不改。只要多管齐下加强监督、“管住”权力,就能够保证公共权力不被异化为特权,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依纪依法严惩腐败,为防止特权作出有效警示。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惩治这一手段决不能放松。只有惩处有力,才能预防有效,使更多的“想”搞特权和腐败的人望而却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级干部犯错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