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哈斯满
前不久,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全会紧扣中央和省委对阿坝州的新定位新要求,围绕绿色生态核心主题,聚焦特殊州情和治州兴州大课题,确立了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发出了“第三次创业”的时代号令,作出了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对民营经济而言,在跨越发展的新时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于阿坝而言,在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三个典范”的新时期,迎来了创业的春天。
1月3日,政协第十四届阿坝州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首日,来自全州的政协委员纷纷为阿坝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委员直面不讳碰问题——
“三山”“三门”依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道坎
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回顾阿坝发展历程,经历了藏区解放、民主改革、建州立州的“第一次创业”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创业”。在这两次创业大潮中,民营经济逐渐成长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创业就业的“主阵地”、动能转换的“主力军”。
在全州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目前,“三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三门”(市场准入门槛高如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依然是摆在阿坝州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资难;二是行业准入门槛高;三是获取某些资源方面比其他企业困难。”九寨沟县小石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周强委员说。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瓶颈。“面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小微企业,一些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抵押担保难,贷款风险高。”周强告诉记者,“行业准入也是一道门槛,一些民营企业很难有机会进入。”
松潘天马集团董事长马继云委员接过话头,他认为,民营经济起步水平低,规模小,初期发展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而且民营企业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融资渠道不畅,民营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牵绊”了发展的脚步。
委员们还指出,除了政策门槛,更多的是这些行业对资金、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要求。一些项目投资动辄数百亿上千亿元,相比之下,民间投资主体的实力有限。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紧缺,如果再拿出一部分积累资金投入研发,企业的利润留存就很少了,但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竞争力。”马继云说。
新桥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华普委员则把目光放在了行政审批制度上,他说:“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现在有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意识强,但服务意识不足,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行政审批繁琐。”
委员献计献策民营经济发展——
“拆三门破三山”营造“亲”“清”政商新环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既是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也是阿坝州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内在需求,更是广大民营企业的殷切期盼。非公有制经济是一盘大棋,“三门”“三山”只是棋局上的暂时困境,“拆三门破三山”能将整个棋局盘活。
如何“拆三门破三山”,促进阿坝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委员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就如何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环境,徐华普建议:“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供便利的办理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创造高效的服务环境。”
徐华普认为,要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千方百计打破各种各样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让民营企业、老百姓办事“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助力民营企业翻越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周强建议,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推动民营金融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资金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扶持。
“国家应该破除体制壁垒和政策限制,给予民营经济更多平等创业和发展的机会,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周强说。
民营企业不应该只看到“玻璃门”“弹簧门”,应当看到政策在一些领域将越来越开放。“而政策放开的这些行业,比如能源基础设施等行业,门槛高是正常的。”马继云说,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适应这种政策的变化。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两个健康”发展。马继云认为,民营企业要加快创新,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改变过度依赖资本驱动的模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从单纯强调规模扩张转向做强、做优企业,提高自身的“破门能力”。
围绕“两个健康”的要求,徐华普表示,要不断提升民营经济人士综合素质,练好企业内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家走正道、行大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并以感恩之情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全力参与“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