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回家车票 有他们的爱与梦
分类:阿坝新闻 四川日报

一张回家车票 有他们的爱与梦


1月27日,即将登上“2019幸福列车‘脱贫扶智’四川专列”的旅客展示自己的火车票。

一张回家车票 有他们的爱与梦


 冷者说宁打开自己的行李箱,展示带给家人的礼物。

一张回家车票 有他们的爱与梦


代路军一家人在列车上。

一张回家车票 有他们的爱与梦


去广东务工24年后,易康林第一次春节回家过年。

一张回家车票 有他们的爱与梦


吴果和妻子。

  本报记者 付真卿 刘春华/文 郝飞/图

  1月27日上午9点过,广州火车站4号候车厅里人头攒动,即将回家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其中就有来自凉山州雷波县的90后彝族姑娘冷者说宁、带着儿子回自贡给母亲祝寿的环卫工人易康林、遂宁市大英县的80后创业者代路军一家、回南充老家过年的“佛山新市民”吴果夫妇。

  同一条回家过年之路,一张回家的车票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串起他们各自的爱与梦想。

  90后彝族姑娘冷者说宁:

  村里变化太大 想帮父母做点小生意

  上午10点过,D1853次列车从广州站驶出后不久,冷者说宁的手机响了,是在雷波县老家的妹妹打来的视频电话。电话一接通,画面里是个可爱的小婴儿,冷者说宁笑了,“这是我的小侄子,7个月大了。”

  24岁的冷者说宁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从小生长在凉山贫困山区。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她到湖南读了中专。2017年,她只身来到广州,在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冷者说宁告诉记者,现在凉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来闯荡,要真正在外面站稳脚跟,需要的是头脑和见识。

  对未来,冷者说宁并不担心,她能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地。真正让她牵挂的,是家乡的父母,还有哥哥和妹妹。对家里的担心,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也在渐渐消散。

  “我离开家那年,村里还没有通路,下山要1个多小时,上山要3个小时。”冷者说宁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村里的变化天翻地覆,路早就通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哥哥和妹妹在村里的幼儿园找到了工作。冷者说宁说,现在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党和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关键是村里人不再像过去一样“等靠要”,都在想办法多挣钱。开年后,她准备从广州批发一些衣服和日用品回去,让父母也做点小生意。

  今年是冷者说宁第二年从广东回家过年,她幸运地坐上了“2019幸福列车‘脱贫扶智’四川专列”。“本来公司还没有放假,但是老板一听说有这样的机会,马上就提前给我放假了。”冷者说宁说。

  创业者代路军:

  从开车床到做软件 这次返乡为创业做规划

  上午11点过,在奔驰的D1853次列车上,代路军拿着一张表格,逐一询问大家抵达成都后的下一个目的地。“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让我帮他们统计一下,可能是觉得我有点管理经验吧。”

  代路军是“2019幸福列车‘脱贫扶智’四川专列”上一名普通的乘客,但他又有些与众不同。这个家在遂宁市大英县,2004年来到广东打拼的80后小伙子,已经从一个农民工转型成为一名创业者。回家过年之路,对于代路军来说也是一条返乡创业之路。

  2004年,学机械出身的代路军只身来到广东,最开始进入一家机械厂开车床,“我记得工资是每月1200元,在当时算很不错了。”代路军说,在工厂干了1年多后,代路军对每天在车间里重复同样工作的生活有些厌倦了,“我还是喜欢尝试新事物,敢拼敢闯。”

  代路军认识了一个学美容美发的朋友,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小美发店,在短短2年多时间里,就将美发店复制成了3家连锁店。但随后他遭遇到第一次重大挫折——其中一家店的负责人卷款跑路,让代路军背上了债务。随后的几年,他涉足过工程、物流等多个行业,为的就是把债还清,重新开始。

  2014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让代路军终于抓住了新的机会。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从事与移动支付相关的代理业务,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得到迅猛发展。2015年,他又成立了新的软件开发公司,从代理别人的渠道转变为自己研发产品。

  今年春节,代路军带上妻子和两个孩子回遂宁老家。除了过年,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返乡创业做规划。“最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快了,市场越来越大。”代路军说,他看中了成都餐饮行业广阔的市场,也打听了成都和遂宁两地支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这次回去还要专程去一些产业园、孵化园看看。”

  环卫工易康林:

  外出打工24年 第一次回老家过春节

  上午10点半,文艺慰问小分队在列车上的精彩表演,让大家笑声掌声不断。许多人都凑上前用手机拍照留影。易康林远远地看着、笑着,一曲《父母在家就在》让她有些动容,“归心似箭啊!”

  来广东打工24年了,易康林还是第一次春节回家过年。1994年,易康林从自贡老家来到广东打工,“最开始年年都想回家过年啊,但车票太不好买,我又很易晕车,在闷热环境里简直受不了。”易康林说,一系列客观的原因让她无缘春节回家,只有在其它时间抽空回家。

  2015年,易康林加入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环卫站,和丈夫一起成为了环卫工人。这份工作让她更难在春节抽出时间回老家,“大家过节的时候,我们往往最忙。”易康林说。

  在广东24年,易康林的女儿和儿子先后出生。小儿子已经12岁,今年就要上初中,当地有专门供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免费学校。她和丈夫每人都有5000多元的月收入,社保公积金也都有保障,每年还能给父母寄回几千元。

  家乡始终是无可替代的。“妈妈今年春节七十大寿,一定要回去了。”易康林说,一个多月前她就接到父亲的电话,听说今年过年女儿要带外孙回去,父亲专门弄了些易康林最爱吃的泥鳅,放在家里的水田里养着。

  老一代农民工吴果:

  坚守20年 融入当地成为技术专家

  与喜欢不断尝试挑战新事物的新一代农民工相比,今年50岁的老一代农民工吴果,则选择在同一个行业坚守了20年。

  下午6点半,列车已过重庆。距离家乡越来越近了,吴果和妻子有说有笑,“我的一个大姐在成都,今晚准备在她那里住一晚,明天再回仪陇。”吴果说。

  1998年,29岁的吴果在朋友介绍下到广东打工,“在这个年纪才出来,其实有点晚了。”吴果进入佛山市的一家光学仪器制造厂,从事仪器配件的加工。厂里都是一群比他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这让吴果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一干就是20年,这期间只换过一家工厂,但仍然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方。

  吴果不仅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他的妻子、今年28岁的大女儿、25岁的二女儿也在他的影响下先后进入了光学仪器制造行业。“现在我和我老婆主要做来料加工,两个女儿要高级点,做品控,就是我们出产品她们来挑刺。”吴果笑着说。

  现在,吴果夫妻、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把家安在了佛山。吴果每月有万元左右的收入。2015年,他花了13万元买了辆越野车。“可以说除了不会说广东话,户口不在这里外,我跟本地人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吴果说,他和家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曾经是异乡的这座城市,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乡愁。

  吴果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回家火车票都不好买,只能坐大巴车,一坐就是二十几个小时,一趟下来人都是晕的。“最近几年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今年还有专列,简直太为我们着想了。”吴果说,他所在的公司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四川人就有300多名。他们早早就得知了“2019幸福列车‘脱贫扶智’四川专列”的消息,作为公司里资深的技术专家,吴果和妻子拿到了回家的车票,“这算是对老资格的褒奖吧。”吴果说,他给在老家的母亲和13岁的小女儿买了衣服和鞋子,已经快递回去了,“就等着我们人回去啦。”


上一篇:使命记心上 他乡亦家乡
下一篇:一趟幸福列车 满载欢笑与乡情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