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印发 30件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
分类:阿坝新闻 四川日报


《2019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印发 30件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


  回应民之关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2019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明确将在今年统筹推进实施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城乡环境、民生基础设施、安全社区等领域的30件民生实事。

  《方案》出台背后有怎样的考量?《方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参与《方案》起草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四川日报记者 任鸿

  新表述

  整合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

  今年《方案》中最显著的变化当数文件名之变——从去年的“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变为今年的“30件民生实事”。

  “将民生工程与民生实事整合,是为了进一步强调群众获得感的‘实’。”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民生工程已实施多年,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改善,但相关调研也发现,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存在相互交叉现象,各级政府民生工作责任不够清晰。整合后的“30件民生实事”突出了民生实事侧重点更“实”的优点,以期通过干好一件件的实事,切切实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该负责人表示,群众获得感之“实”源于民生实事注重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比如,根据《方案》,今年全省9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40个美术馆、203个图书馆、206个文化馆等要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全省82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全省范围将新(改)建公共厕所6044座。

  该负责人同时也强调,纳入方案的30件民生实事与其他未纳入的民生项目并行不悖。“并不是说不纳入《方案》的项目就不实施或不加快实施,这中间有对民生工作的统筹考量。比如,将完全属于地方事权或已成为常态化的民生事项交给地方政府去推动,省级层面重点推动30件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民生实事,强化各级主体责任。”

  高频词

  30件实事中有8件与教育相关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30件民生实事基本是去年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的延续,且大多民生实事针对的都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或城乡困难群众、贫困户、残疾人等。其中,“困难”二字在《方案》中被提及11次,“贫困”二字被提及20次。

  “民生实事就是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瞄准短板、弱项的同时,今年的民生实事也在提标上下了功夫,比如,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73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全省6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规定标准给予全额代缴,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220元提高到260元。

  “教育”也是《方案》中的高频词。为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今年的30件民生实事中有8件与教育相关,其中,针对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将推动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支持选派1200名教师到“三区”支教、支持民族地区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等实事。“支持民族地区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是控辍保学的有益之举。”凉山州教育局局长游开军说,如今,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了,但一些孩子由于语言不通,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辍学,抓好学前“双语”教育将有助于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

  最高值

  368亿元用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补助

  除了强调群众获得感、继续补强薄弱环节外,今年推进实施民生实事工作的“实”还体现在民生资金的安排和保障上。

  根据《方案》,推进实施30件民生实事,今年各级财政共计划安排资金817.69亿元。记者梳理发现,30件民生实事中,资金安排的最高值为368.3亿元,将用于进一步提高6900余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530元。

  “这件民生实事覆盖人群非常广,充分体现了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印发《方案》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民生优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资金投入,强化资金使用监管,扎实办好30件民生实事,相比去年,突出强调了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这样的要求,如何落到实处?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各地就要将应承担支出责任的资金预算保障到位,确保30件民生实事按既定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实施。

 

上一篇:普通市民站上领奖台 2018成都网络理政优秀案例揭晓
下一篇:阿坝州春节期间易发生冰雪路段,耍年假的您,需要知道!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