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精神重塑
分类:阿坝新闻 阿坝日报

——茂县文化产业发展小记

■张娅 何清海

近年来,茂县把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质量、推进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生机盎然。

文化核心重建新生

2008年7月24日,一项为期三年的“羌绣帮扶计划”正式启动。在中国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个从传统羌绣到现代市场的完整产销链条逐步建立;

2008年10月,文化部正式命名茂县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授牌。作为全国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地的茂县,肩负着抢救、保护和传承羌文化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从2014年起,该县开展了羌文化进校园工作,先后选派15名非遗传承人进入学校承担羌笛、羌族民间故事、羌族多声部、羌族剪纸、羌绣、羌族推杆等教学工作,并对传承人每人每年1.2万元的教学补助;

……

近年来,茂县县委、县政府对羌文化实行动态保护和传承,以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一园一区一廊的保护开发原则,把茂县建设成为可观可赏、可评可鉴、可感悟可回味的羌族文化活态体验旅游目的地、羌族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地,羌民族朝拜圣地,创造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茂县依托灾后精神家园重建项目倾力打造了羌族原生态歌舞《羌魂》,《羌魂》以羌族古老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羌族民间习俗歌舞为表现载体,再现了羌族历史的古老足迹,全方位展示羌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风采。

悠长而幽怨的羌笛、神秘的索桥与碉楼、浓重而华美的羌绣、雄劲而豪壮的羊皮鼓舞、最古老的多声部音乐“羌族古声部民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年……羌文化,这块华夏古文化的活化石,焕发出了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令人敬畏的文化厚重感。

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为开阔群众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娱乐,在完善硬件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茂县已成功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送文化下乡送书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中国古羌城正式开城,将羌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文化符号集中在一起,从语言、服饰、饮食到城镇规划、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间习俗、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礼仪节庆等方面,打造出原生态的羌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7年11月29日,茂县中国古羌城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6月28日,中国羌族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免费对外开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中国羌族博物馆正式开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演艺中心、茂县艺术培训基地、剧场、茂县古羌民族民俗文化休闲中心、羌碉修复重建等项目的主体工程峻工,标志着茂县保护和传承羌文化不仅有智力支持也有硬件支撑。

公共文化持续深入

茂县积极开展以“挖掘文化艺术精品,展现地方文化积淀,丰富茂县文化内涵”为主题的大规模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羌乡村寨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

2012年11月9日,茂县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运行,新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藏书11万余册,电子图书50000余册,阅览座位240个,增设了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休闲阅览区4个服务窗口,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21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对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农村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广大农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

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免费开放,良好的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享受和参与文化活动的舞台。广大群众不仅享受,而且积极追求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提升各类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茂县每个乡镇都配备了文化指导员,指导辖区内的文化活动。此外招募文化体育志愿者,建立了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文化辅导、文化信息宣传、文化成果展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茂县已经有了30多个文化协会,表演和服务足迹遍及21个乡镇、149个乡村。


上一篇:经济插上“云翅膀” 发展启动“新引擎”
下一篇:尹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和食品的多样化需求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