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6月22日 四川石油管理局32111钻井队在江津县塘河地区测试第一口高产气井时,因气压太高造成井喷,引起大火,经钻井队奋力扑救,保住了气井。在灭火过程中,6人牺牲,21人受伤。该钻井队后被石油部命名为“32111英雄钻井队”,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8月 四川开始陆续在南充、达县、遂宁等地建设纺织企业。这批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合计棉纺锭18.5万枚,织机4216台;绢纺锭5000枚及配套织机。至1976年,全部建成。
1967年
2月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大队在犍为县罗城地段发现盐层,后定名为威西盐矿。经勘探查明,该盐矿盐体分布在犍为、荣县、井研3个县境内,埋藏深度在800~1800米之间,圈定面积720平方公里,总储量174.63亿吨,是四川规模大、埋藏浅、保存好、品味高的特大型盐矿床。
10月25日 三机部空气动力研究所、七机部空气动力研究所和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合并,在四川绵阳组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三线建设开始后,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部署,在绵阳陆续建设起一批冶金、机械、绝缘材料、建筑工程等大中型骨干企业和工程物理、气动力、电子、磁学、计算机、化学等多学科高中级科研设计机构。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累计在绵阳地区实施三线建设项目近40个。
1968年
5月28日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四川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1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2月 四川动员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6日,省革委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贯彻毛泽东主席12月22日通过《人民日报》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动员组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要求在全省掀起上山下乡高潮。1967年—1979年,全省累计有135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
1969年
5月22日 新抗菌素——庆大霉素通过技术鉴定。庆大霉素于1967年开始研制,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由四川制药厂、四川抗菌素研究所、上海第四制药厂、开封制药厂试制成功。
10月20日—31日 四川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部署落实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要求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安家落户、大办合作医疗、培养“赤脚医生”。截至1976年底,全省有90.1%的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发展到19.2万余人,1286个区和8508个公社办起了卫生院(所);形成以区、社卫生院为基地,上联县级医院,下联大队合作医疗站的三级卫生网;共有5000余名城市卫生工作人员和1.7万名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安家落户。
1970年
5月1日 成都无线电一厂生产出西南地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该厂建于1968年,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电视机定点生产厂。
9月1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开工建设。中心主体工程于1983年初竣工,主要承担通讯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等的实验发射和应用发射。1984年4月8日19时2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将中国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0月1日 峨眉水泥厂建成投产。该厂是为解决三线建设用材,合理调整西南地区水泥工业布局而在乐山市兴建的项目。工厂始建于1966年初,原设计年生产水泥100万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湿法生产水泥厂。
10月 自贡硬质合金厂建成投产。1965年初,该厂由湖南株州601厂一分为二迁建,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大型钨品生产企业,也是世界级大型硬质合金和钨钼制品生产企业。
1971年
1月 都江堰渠系改造主要项目完工,工程进入治河和改渠扫尾阶段。温江专区14个县共动用200余万名民工,开挖干、支、斗、农、毛渠3.1万余条,改造后的都江堰灌溉面积由200余万亩增加到700余万亩。
5月31日 西南铝加工厂压延车间建成投产。该厂始建于1965年7月,以生产航空、航天用大规格铝合金材料为主,拥有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国内最大的铝加工设备,是中国三大铝加工基地之一。
12月26日 东方锅炉厂在自贡通过验收正式投产。该厂是三线建设中由哈尔滨、上海锅炉厂迁建的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电站锅炉制造骨干企业。
1972年
1月18日 省革委批转省高教局《关于高等院校招生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19所院校的117个专业在1972年开始恢复招生。4月22日,四川高校开学,7850名工农兵学员入校学习,这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四川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
3月 广平机械厂建成投产,标志着广元地区电子工业8个协作配套企业全部建成。广元被国家确定为发展电子工业的基地后,为统一组织实施和协调该地区的“三线”建设工作,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广元地区成立了指挥部。广元电子工业区于1964年4月开始规划建设,第一批建成的有长胜机器厂、天源机器厂等企业。
9月 四川总结推广群众办沼气经验。9月21日—10月6日,全省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中江、绵竹两县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如何推广群众办沼气的经验,并参观中江、绵竹办沼气的现场。四川由此进入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推广沼气的新阶段。1974年,《人民日报》两次报道四川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的经验。四川农村成熟的沼气制取和利用技术引来全国众多地方相关人员学习考察。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于该年春和冬,先后两次派人入川考察办沼气,后回延川大办沼气,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1973年
7月 进口大型化肥装置和化纤装置项目获得批准。3日,省革委批转省计委、省建委的报告,提出由国家投资12亿元从日本、美国、法国引进三套装置,在四川化工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各建设一套大型进口化肥装置(年产合成氨各30万吨、尿素48万吨),在四川维尼纶厂建设一套大型进口化纤装置(年产维尼纶4.5万吨)。两套化肥装置于1977年投产,化纤装置于1983年建成。
7月 全省大、中专院校开始恢复办学。3日,省革委批准新办攀枝花钢铁冶金工业学校等2所中等专业学校,恢复省财政学校等12所中等专业学校。1974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西南农学院、四川农学院、西南民族学院;8月—12月,省革委批准新建四川省交通学校等7所中专;恢复江津农业学校等27所中专。
1974年
10月 东方汽轮机厂建成投产,标志着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建设完成。该厂始建于1966年,是中国研制和生产大型电站汽轮机、船用汽轮机的大型骨干企业。
1975年
7月1日 中国第一条全线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7月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在同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主任刘兴元的谈话中指出,四川要树立“农业第一”的思想,省委要加强各级管农业的班子,注意研究农业方面的政策,包括养猪政策,政策不能随便改变,在几年内把农业搞上去。
1976年
4月23日 四川省石油管理局7002钻井队在武胜县“龙女寺构造”钻成中国第一口超深井。该井深6011.6米,取得大量地球物理参数,获得工业性天然气流。12月4日,7001钻井队在梓潼县老关庙再创纪录,钻成7175米深的超深井。这两口井的钻成,标志着四川的超深井钻探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0月21日—23日 成都地区举行盛大集会,100余万军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连日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11月20日,省委召开省直机关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大会,要求全省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揭批“四人帮”篡党窃国的罪行。此后,四川各地先后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和群众大会,学习中央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文件,掀起揭批“四人帮”及其在四川代理人罪行的高潮。各级党委按照中央有关指示,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对“四人帮”及其在本地帮派骨干分子的揭发批判。
1977年
5月 《四川音乐》复刊,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份复刊的省级文艺刊物。1979年1月,《四川文艺》更名为《四川文学》复刊。至1980年1月,《星星》诗刊复刊,《科学文艺》《红岩》《戏剧与电影》先后创刊。随着一批有影响的文艺刊物纷纷复刊与创刊,四川文艺创作活动趋于活跃。
10月1日 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十月的风云》在全国各地上映。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部形象地反映党和人民与“四人帮”斗争的故事片,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12月11日—13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次高考举行。四川有61.2万人参加高考,占全国570万名考生的10.7%。1977、1978两届大学生分别在1978年春季和秋季入学。
1978年
1月31日—2月2日 邓小平出访尼泊尔途经成都。其间,邓小平提出川剧传统折子戏可以公开演出,上广播、上电视。此后,被长期禁锢的传统戏在四川率先开放,全国戏曲纷纷解禁。1982年7月,省委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
1月 广汉县金鱼公社把“包”字运用到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金鱼公社成为四川第一个实施“包产到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公社,其改革创举是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早实践之一。
6月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重庆市及重庆至上海长江水域1978年可对外国人开放,万县、乐山、峨眉山1979年可对外国人开放。此后,四川各地分批对外国人开放。至2018年底,除乐山市金口河区法定非开放区外,全省各县(市、区)全部对外国人开放,外国人持有效证件即可前往各地旅游。
10月 省委决定在工业企业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并首选成都无缝钢管厂等6家企业进行试点。这是全国最早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尝试,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1979年,《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 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关于进一步搞好地方工业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100家工业企业,后进一步扩大到40家商业企业。
1979年
1月20日—23日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决、有秩序地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听取和审议题为《坚决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为加快四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省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三届委员会。
3月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风景名胜区规划,开创了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先例。
6月25日 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一则向国内外订货的商业广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能作为商品的禁区。8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产销直接见面 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对此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10月 省物资局、省机械局在温江联合召开 1980年上半年机电产品预拨订货会。该订货会通过市场形式使产销直接见面,敞开订货,开展竞争,开始突破工业品生产资料(即“物资”)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统配统分体制,开创了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自由交易的先例。
1980年
1月3日 省政府批转《关于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采取经济办法管理科研的试行意见》,允许科研单位对外承接科技项目,组织经济收入用于单位的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四川在全国率先试行科研单位扩大自主权的改革,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序幕由此拉开。
2月8日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川棉一厂等5家企业(“老五户”)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利改税”试点。8月,自贡铸钢厂等5家企业(“新五户”)开展第二批自负盈亏试点,试行所得税统一税率并征收调节税的办法。四川“自负盈亏”的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此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借鉴。
2月 邛崃县前进公社17大队的5个生产队联合创办了凤凰联合企业,联合企业下设粮油、副业、工业、商业4个专业公司。这是邛崃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国内最早的农工商联合体之一。
5月 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9月,摘下“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挂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向阳乡成为全国最早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体制,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的新体制乡,成为全国最早开启农村改革的地区之一。
5月 国务院批准,始建于1963年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汶川县境内)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为中国第一个列入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
6月11日 成都市政府批准成立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当年,公司印制发行股票,每张10000元。公司是以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全国最早的股份公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发行第一张股票的企业。1990年2月18日,公司更名为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建设的蜀都大厦,高116米,建筑面积69032平方米,是当时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8月 国营长虹机器厂引进日本技术、设备,在国内最早建成彩色电视机进口生产线。此后,在数十年改革发展过程中,长虹先后生产出中国第一台34英寸超大屏幕彩电,建成国产首条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平板电视生产线等,成为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之一。
12月20日 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该作品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1981年
1月 四川在全国率先放开 454种小商品价格。至1984年,全省小商品价格基本放开。1985年起,又逐步放开肉、菜、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价格形式由单一的国家定价发展为国家指导价、企业定价等多种形式,恢复扩大了质量、品种、季节等差价调节机制。
1月 四川在企业中开展股份制试点。按照省政府要求,四川开始在四川长征机床厂等4户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试点企业设置国家股、企业股、个人股三种股份,实行税后利润按股分红,建立新的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基础。
2月25日—26日 省委宣传部、团省委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此后,这项活动又和“三热爱”活动相结合。1983年3月,四川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成为当时时代精神的标志之一。
6月 四川省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队成立,开始对自贡市郊大山铺发现的、距今约1.5亿年的中侏罗纪恐龙化石群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发掘。至1984年,在已发掘的数千平方米的范围内获得上百具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骨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1987年1月15日,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建成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亚洲最大、陈列恐龙最多的恐龙博物馆。
1981年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出现转移。1982年,省委指示,允许新都县农村建筑队在成都市商业街为省委机关修建一幢宿舍,为农民工进城、发展劳务输出打开了一个出口。1985年,省委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办厂开店,搞第三产业,搞劳务输出。1992年—199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年输出人数由857.8万人上升到1198万人,出现了农民工出外闯荡的热潮。
1982年
2月1日 省政府作出《关于发展城镇个体经济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扶持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发展,并对个体经济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货源和原辅材料供应、营业场地、价格、税收及其他费用负担作出具体规定。1986年6月22日,四川省个体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成立四川省个体劳动者协会;此时,四川个体工商户已有130余万个,从业人员169万人,均为全国第一。
11月8日 国务院公布首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峨眉山、黄龙寺—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剑门蜀道等6处四川风景名胜区入选。至2017年3月,四川已有1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数居全国前列。
12月15日 中国作协宣布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四川作家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得茅盾文学奖。至2019年,四川籍作家除周克芹外,还有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王火的长篇小说《战争和人》相继获得茅盾文学奖。四川成为除北京外,在全国获得茅盾文学奖最多的省份之一。
1982年 希望集团的前身——育新良种场在新津县成立。1988年,育新良种场以饲料为主业,成为中国第一批私营企业。1992年,“希望集团”注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集团;1995年,希望集团获“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名,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
1983年
3月18日 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成立,同年7月,改名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这是全国自然保护区中的第一个特区,在全国率先开启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动自然资源保护之路。2006年7月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7月 成都市政府批准《成都市新建住宅补贴出售试点办法》,并相继发布住房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率先在全国开展住房制度改革。1988年4月,全省建委主任会议提出全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在5年内分期分批推开,1988年先在重庆、成都、自贡、德阳、广元、内江6个市和什邡、峨眉、富顺、荣县、温江5个县起步。随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在四川各地逐步推开。
1983年 四川开始在重庆、成都、自贡、攀枝花等地实行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此后,四川先后组建绵阳、德阳、泸州、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万县、涪陵等地级市,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4年
2月14日 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中医中药作为四川省的一大优势来抓。3月27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在全国率先以党委、政府名义提出“振兴中医”的口号,率先作出振兴中医事业的决定。2006年10月27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作出由“振兴中医”向“发展中医药”重大战略性转移的决策部署。
3月2日 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支持、保护和发展农村专业户的决议》。四川是最早诞生专业户的省份,至1984年底,专业户已发展到263万户(按当时标准计算),占全省总农户的12%。
4月15日—19日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议第一次会议在贵阳举行,正式成立西南“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此后,因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成都市先后加入和重庆直辖,最后更名为“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该协调会的成立,开创了全国跨省(区、市)区域经济合作的先河。
9月21日 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制造的“中国环流器一号”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在该科研领域的装置建造和实验手段上有了较大进展。1994年10月,“中国环流器新一号”竣工。2002年12月2日,“中国环流器二号A”建成运行,这是中国当时最先进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之一。
1984年 省体育馆在成都开工建设。1989年5月工程竣工,为当时西南地区设施最先进的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