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讯(记者 徐登林)“你看,那些主动防护网紧扣在石壁上,与石头、草木浑然一体,地灾工程成了新景点。”10月6日10时许,九寨沟景区迎来游客高峰,五彩池、诺日朗瀑布等核心景点人群扎堆。游客们不知道的是,九寨沟地震后,景区进行的89处地灾治理工程也成了景点。对此,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九寨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周平的话语中带着骄傲。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给景区带来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三大类型的地质灾害。根据灾后重建中期项目调整规划,九寨沟景区地灾治理项目分三期进行,纳入一期工程治理的共有89处地灾。
“考虑到九寨沟的特殊性,地灾治理绝不能给景区抹黑,应该锦上添花。”周平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始终秉承这一理念。例如黑角桥左岸崩塌治理,工程宽约300米,相对高差约130米,坡度80度以上,面积约8400平方米,且紧靠入沟公路,直接威胁行人、车辆安全。施工过程中,崩塌区拼接主动防护网时,在有树木的地方留出空间让树木从网里伸出来,既保留了原坡面大量植被,又避免了大量清理树木给行人和车辆造成危险。
把地灾治理工程建成景点还必须保证工期和质量。下季节海子公路边坡上部崩塌治理工程是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的景区控制性工程。工程施工从2018年4月开始,到了10月中旬,工地平均温度仅4摄氏度左右,而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无保护施工很可能造成开裂、迸口等质量问题。“每浇筑一段,就用塑料薄膜和棉絮覆盖,尽量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华地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涛介绍,这样施工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
目前,九寨沟景区89处地灾项目全面完工并通过初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多源遥感监测和实地科考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已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国庆假期前五天,“补妆”归来的九寨沟景区吸引了2.5万余名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