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遂宁射洪市沱牌镇桑树林村村民正忙着给地里的萝卜青苗盖薄膜。脱贫攻坚战中,我省许多地方都在推行“订单种植”模式,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刘昌松 摄(视觉四川)
树叶发黄,天气渐寒。
10月17日,在时间的长河中,原本没有什么不一样。丰收的秋天接近尾声,料峭的冬日即将来到。
因为5年前的一个决定,赋予了它的与众不同。2014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
这是一种提醒。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排位全球第二,人均GDP逼近一万美元大关。但是,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时,这个世界距离我们不远的角落,仍有不少人依然被贫困所困扰。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当我们正筹划一次出国旅行时,他们依然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安全的住房。
截至2018年末,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中国农村尚有1660万人没有脱离贫困,贫困发生率为1.7%。在四川,两个指标对应的数字是71万和1.1%。
这是一种召唤。贫困不是偶然发生的,其背后有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土壤,与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贫困产生于社会。脱离贫困必然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个特殊的日子,一种无声的召唤在响起:行动起来,加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
很多年前,韩国为了消除城乡差别,三星公司发起了“一企一村”的帮扶模式,开始是去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后来是帮助村里发展经济,效果显著。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推行“乡村银行”,妙招是让穷人结成“五人小组”进行贷款,利用层层信任与亲情约束,提高还贷率。10年前,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这种模式被设计成“一对一”帮扶计划——一些富裕家庭或企业,向灾区村民提供一两万元无息借款建房。借款人分期还款,村委会和相关五户村民联合担保。很多灾区群众,正是在这个计划的帮助下,完成了灾后重建。
这更是一次集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当前,距2020年底仅剩下不到500多个日夜,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对四川而言,贫困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但他们都是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尽管全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彝区藏区还有深贫县28个、贫困村935个、贫困人口36.4万人,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脱贫难度更大,特别是凉山特殊问题治理需要一定时间。不仅如此,贫困人口“三保障”和省内对口帮扶尚存在薄弱环节,东西部扶贫协作还需加力……
“宜将剩勇追穷寇。”肃清“顽敌”,来不得半点轻敌、来不得半点松懈、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更大勇气、更大力度和更强意志。
不止是继续攻坚。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依然任重道远。
仅靠党委政府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场真正的“全民战争”。正如几十年前的抗战一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每一个巴蜀儿女,都有义务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时代“战争”中来。
“军号已吹响亮。”9100万四川儿女,为了决战胜利,一起来吧!
我省去年扶贫日期间募集资金25亿元
省级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
四川日报讯(记者 侯冲)10月16日,吃过午饭,乐山市马边县永红乡五马村幼教点里,孩子们躺在儿童床上睡得香甜。这些床是去年扶贫日期间,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捐赠的。
记者近日从省扶贫开发局获悉,2018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期间,全省募集资金共25亿元。其中,省级募集4.06亿元,市县及部分国企、央企募集20.94亿元。按照捐赠资金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市县募集资金分别由市县统筹管理使用,部分国企、央企募集的资金定向用于其定点扶贫县的扶贫项目,并向社会公布。
省级募集的4.06亿元中,定向捐赠资金约4.05亿元,非定向捐赠资金100万元,已全部用于我省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定向捐赠资金主要由三峡集团捐赠,共4亿元,已用于凉山州、攀枝花市、宜宾市18个县2019年脱贫攻坚,用于实施住房建设、产
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贫困人员技能培训等五大类61个项目。另外一部分定向捐赠资金是省直部门(单位)定向捐赠的508万元。按捐赠者意愿,该笔资金已全部拨付到指定账户定向使用,其中304.8万元用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此外,去年扶贫日期间,四川还募集非定向捐赠资金100万元。经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该笔资金用于布拖县黑绵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今年扶贫日期间社会捐赠情况如何?省扶贫开发局负责人表示,据粗略统计,今年全省已募集资金21.55亿元。其中,市州募集11.71亿元、国有企业捐赠8.06亿元、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募集1.78亿元。
国网马边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熊华也表示,“今年10月17日,计划再为荣丁镇后池村幼教点捐赠90张儿童床。”
四川8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四川日报讯(记者 侯冲)10月16日,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在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揭晓,来自四川的案例共有8个。
这8个案例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驻四川省南江县定点扶贫工作组提交的《由“发羊”到“借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四川省南江县黄羊养殖产业扶贫案例》,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委员会提交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项目案例》,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扶贫开发局提交的《“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奔小康——乐山市民政局和扶贫开发局帮扶特困家庭案例》,江油市商务和旅游局、江油市扶贫开发局提交的《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农业产供销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江油市城乡商贸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四川银保监局非银行机构检查处提交的《通过利用商业保险减少贫困户返贫——四川巨灾保险案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反贫困政策实验室提交的《通过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促进地区减贫——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案例》《通过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提升贫困地区学生学习动力——“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案例》,以及眉山市大学生创业联合会提交的《发挥公益组织作用,促进贫困户脱贫——眉山市大学生创业联合会扶贫案例》。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案例既关注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根本之策,也关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以及如何防止返贫等,涉及脱贫攻坚全过程。
例如南江县黄羊扶贫案例,即由南江县定点扶贫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购买优质母羊捐给村里,再由村里借给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饲养,两年后借羊群众把黄羊还回村集体,村集体再将羊借给其他村民,如此循环。
扶贫先扶志。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西南财经大学团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我省乐山市、雷波县等地推动的“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是有益探索。
该计划是全国首个通过征收负所得税扶贫的实验,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用“以奖代补”的扶助形式,鼓励其通过增加劳动供给来增加家庭收入。这意味着,贫困群众干活儿赚的钱越多,发的奖励金也就越多。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他们靠自己奋斗,战胜贫困。
据了解,“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于2018年5月23日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发起,面向全球关心扶贫的组织和个人征集原创优秀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国内外减贫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