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启俊 张文俊
走出去,就是一片天。
从田野,从山岗,从村村寨寨,2018年129.56万农村人走出凉山。2018凉山劳务输出赚回218.27亿元
来自美姑的石以洗乌,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以优异的表现被佛山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评为2018年“优秀员工”。王斌 摄
广东佛山、深圳,新疆乌鲁木齐,上海,浙江,全国各地都有凉山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绘就了一幅幅劳动者光荣的画卷。
这一年,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凉山劳务输出赚回218.27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有6.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勇敢地走了出去,实现劳务收入9.3亿元,让自己和家庭在脱贫奔康的路上阔步向前。
为了让贫困务工人员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工作,佛山市相关部门以及企业,为他们准备了科学系统的岗前培训。这是培训前美姑县务工人员的合影。王斌 摄
喜德的吉付海哈在佛山沃亚服饰公司工作。 王荣芳 摄
18岁的曲作
一个人打工带动一家人走出了贫困
挥一挥手,曲作作别送行的阿妈。几分钟的时间,阿妈的身影就已在汽车驶过的扬尘中模糊不见,只有美姑依洛拉达那雄伟的大山和纵横的沟岔在车窗外不断地晃过。
本次行程的终点,依然是广东惠州。过完了彝历新年的曲作又在家多待了一个月,直到厂里催上班的电话不断打来,她才在这一年快结束的最后几天里踏上了打工的路途。
虽然有离家的不舍,但曲作是开心的:过去的这一年,自己在电子厂打工,每月好几千元的收入,寄回老家的钱都有快两万喽。驻村帮扶的阿木干部给她算过一笔账:她们家四五口人,按照人均年收入3600元的标准,算起来已经脱贫。毕竟才18岁的自己,就已能逐渐地撑起这个家,带领这个家庭走出贫困,曲作还是有些小骄傲的。
促使曲作每次过完彝历年就走出去的,一方面在于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一方面也在于老家依洛拉达的贫瘠。依洛拉达,在彝语里有“峡谷”的意思,曲作热爱的这块土地,背靠海拔3960多米的大山黄茅埂,脚下又是依洛拉达大峡谷,她的父辈在这个山高坡陡的地方奋斗了一辈子,每年家里除了三五只羊和过年的猪,就再也余不下什么。
过完彝历新年,几乎全村乃至整个依洛拉达的很多年轻人,都和曲作一样出外务工了,他们大多数人去的是广东佛山,根据国家东西部劳务协作的有关协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不但报销路费,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此外还有稳岗补贴。有这样的好事,大家当然不会放过,一些贫困户家庭里没有什么文化,年纪也不小的劳动力,也都“麻起胆子”坐着政府租赁的大巴随着外出务工队伍出发了。
“每月几千元的务工收入,可是大家走出贫困的希望哩”,这是队伍里不少首次出行村民的愿望。事实上,过去的经验表明,当他们回归的时候,拥有的,不仅仅是鼓鼓的钱包,还有转变的观念和先进的技能。
同心协力
劳务协作拔穷根
1800多公里外的佛山,和凉山相距千山万水。2016年8月起,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让先富起来的佛山市与奋力脱贫的大凉山牵起了手,自此展开一场跨越千里的牵手相助……
凉山州农劳办与佛山市人社局签订《佛山市——凉山州劳务合作协议书》,双方约定,建立精密的跨区域劳务合作关系,完善劳务对接机制,设立农民工工作服务站。加大订单输出力度,建立佛山——凉山稳岗就业机制,对凉山贫困群众实施订单培训。健全双方人才资源市场联动机制,搭建劳务精准输出平台,引导鼓励组织用工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使用一定数量的凉山籍贫困农民工,实现凉山富余劳动力到佛山务工就业,实现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时光的脚步迈入2018,凉山的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
凉山出台《关于激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前往佛山务工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为前往佛山务工的凉山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稳岗就业补助,佛山拿出3850万元,凉山11个贫困县按照每县300万元专项用于劳务输出,所有奖补资金全部由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资金解决,其中550万元用于佛山交通补贴。
到佛山市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凭与佛山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或企业出具接收证明,务工1个月以上给予一次性1000元,2个月以上给予2000元,半年以上给予6000元,一年以上给予12000元的稳岗就业补助。
同时,对每成功输出一人到佛山的乡村给予村集体经济1500元补助,此补助可用于对输出工作做出贡献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凉山州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整合农劳、人社力量合署办公,设立州转输办,精准对接。
凉山已然发力,而作为劳务输出目的地的佛山,也已万事俱备。
2018年初,佛山市发文,进一步做好凉山务工人员工作,确保2020年底前,接收所有有意愿到佛山就业的凉山贫困劳动力。
2018年,佛山市共45次组织771家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和劳务协作等对接活动,现场共提供68676个招聘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建卡立档贫困户。
对于部分彝族求职者不会汉语和普通话,招聘方并不介意,而且敞开大门实行零门槛政策。他们认为成功招聘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不会的东西可以从头学起。
2017年底,凉山州驻佛山农民工工作服务站就已成立。工作站积极探索劳务输出“前方延伸管理、后方亲情服务”管理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到佛山就业。
2018年,为稳定凉山贫困人员在佛山长久就业,凉山再次发力,11个贫困县组建“稳岗工作队”,陪同贫困务工人员进厂,与他们同吃、同住,倾听其心声,了解其疾苦,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实际困难。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扶持,去年8月,甘洛县沙岱乡舍底村的贫困户木乃尔堵进入广东佛山沃亚服饰公司。到工厂以后,他十分珍惜就业岗位,工作中严守规章制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收入也在逐步增加。一个月后,木乃尔堵动员自己的妻子跟随县上第二批务工人员也来到了自己所在的公司。
如今,木乃尔堵和妻子每人每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加上凉山政府每月1000元、佛山政府每月300元的稳岗补助,每人每月有5000余元。除去生活上的一些开支,夫妻俩一年下来还有7万元左右的结余。这个收入在木乃尔堵老家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他们一家人脱贫有望了,不会再为生计发愁。
2018年,有615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从凉山来到佛山,和木乃尔堵夫妻俩一样拔除了“穷根”的。这一年,凉山完成了全年专项输出佛山5500人目标任务的112%。
东西部劳务协作,开启了劳务输出新模式,为凉山贫困户外出务工探索出了有效的路径。
多措并举
凉山已经“下活”劳务输出这盘棋
90年代初,有一部名叫《外来妹》的电视剧几乎家喻户晓,很多年轻人奔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出外务工。
在凉山,也有部分上过学或者思想前卫的年轻人自发出外打工,赚回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积累了发展的经验。
既能赚钱,还能积累经验并大幅提升劳动力素质带动发展,凉山州委州政府看到了劳务输出的巨大价值所在。
为此,凉山于2010年就正式设编组建凉山州农劳办,大力开发有序的劳务输出。
现任凉山劳务开发中心主任的廖益就是那个时候调到州农劳办的,他实实在在地见证了凉山劳务输出的发展:
自2010年实施的为期5年的劳务开发“双百工程”,使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挣到了票子、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到2015年全州转移输出118.59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87.2亿元,人均务工收入1.35万元,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38.9%;到2017年全州转移输出127.78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07.49亿元,人均务工收入1.62万元,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41.76%。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016、2017年分别转移4.6万人、6.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分别为4.74亿元、7.31亿元。
在凉山州农劳办专职副主任吕鲁川的办公室台历上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末,凉山州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29.56万人,差不多近1/4的凉山人在外务工,实现了劳务收入218.27亿元。
在吕鲁川看来,这样一组响亮的数据,是凉山劳务输出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实际上,凉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我们这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往整体素质不高、务工技能不强,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在11个国贫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仍有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不会讲普通话、法律法规意识薄弱、城市生活常识缺乏、务工技能匮乏,就业层次不高,多属体能型低端就业。”吕鲁川谈到。
然而就在这一年,凉山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107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15%,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劳务收入9.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58.97%。
熟悉凉山的人都知道,这预示着差不多6万个家庭将因此而走出贫困,凉山距离脱贫奔康目标的实现又更近了一步。
这一年,凉山在劳务输出方面多措并举,不断创新:
——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凉山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州转输办整合农劳、人社力量,设立统筹组、保障组、信息组,统筹指导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在年初下达的劳务开发工作目标任务基础上,向11个国贫县下达定向转移输出佛山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5500人的目标任务。
——结合凉山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凉山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指导意见》、《关于下达11个国贫县向广东佛山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目标任务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实行交通免费、稳岗补助及奖励输出主体等奖补政策。8月、10月为进一步激发农民务工热情和输出主体积极性,州委、州政府再次出台措施,三次政策加码有力激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性。
——州农工委、人社局、农劳办4次带领11个县农劳、人社部门赴佛山开展工作对接,制定出建卡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报名-岗位配对-稳岗服务等9个环节”的工作流程,构建州、县与佛山市、区四级互动精准输出机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党校、农民夜校、州内3家省级、29家州级劳务培训输出基地,全州累计开展各类农民工素质、技能培训15万人。加强农民工公共服务,做到输前有培训、输中有指导、输后有服务。在东莞、惠州、佛山、金华、厦门、北京等地建立凉山州驻外农民工工作服务站的基础上,新建凉山州驻乌鲁木齐、沈阳农民工工作服务站,对农民工提供基础性维权保障,确保农民工出得去、留得住、挣得钱。
过去,几乎每一次的人口大迁徙,都会带来民族的融合与经济大发展。
走出去就是一片天,如今凉山每年上百万的农村人外出务工,不仅挣回了210多亿元的收入,还学到了技能转变了观念,这些都将成为明天凉山发展的强大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