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将农民工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的,全国并不多见。四川为啥这样?我们要从人、村 、势三个字细谈。
□四川在线记者 张守帅
7月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主持召开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切实提高农民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水平。
战略性工程事关长远发展、能够奠定未来格局、具有先发引领作用,各地通常会将建设某个重大项目、集聚某个新兴产业、发展某块特殊区域等作为战略性工程,而将农民工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放在全国看,也不多见。
在四川,“农民工”三个字,力重千钧。
人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川籍农民工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常年有2500万农民外出务工。形象地说,全国10个农民工中,就有1个会说四川话;全国10个建筑工中,就有1个来自巴蜀大地。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伴随改革开放涌现,这在四川体现得很充分。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那一年,四川外出农民工数量首次超过500万;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四川农民工数量突破1000万;到北京奥运会举办时,这一数字再翻一番,跳上了2000万台阶。
数字变动背后,是川籍农民工与全国农民工一道,为国家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
广东东莞——世界知名的“制造之都”,其厚街镇曾有“小金堂”“金堂街”之称,因为那里是金堂县农民集中打工的地方。广安岳池——中国输变电之乡,数以十万计的岳池农民告别故土,在平畴沃野里、崇山峻岭间安装架设电力铁塔,为城市送去光明。
可以说,每一栋摩天大楼的崛起,每一个创纪录重大工程的诞生,每一件畅销产品的制造,都与农民工息息相关,都与一代代农民工的“接力跑”密不可分。
但是,尽管农民工是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却也是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务工生涯往往存在遭遇身份歧视、被拖欠工资、保障乏力、难以融入城市等困扰,还存在家中父母孩子无力照料的强烈忧愁。
对四川而言,切实解决帮助农民工眼前难题和后顾之忧,是一个关乎2500万群体的民生,也是一个远大于2500万群体的民生。
去年10月,四川党政代表团前往广东、浙江考察学习,专门安排了一个特殊环节:在广州与川籍农民工座谈交流,在杭州看望慰问部分川籍农民工代表。
在他省他乡,省领导与乡亲们面对面交流,听乡音、叙乡情,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为了这次相聚,省上做了充足准备——此前一段时间,省直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起草了《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座谈和看望就是再向他们征求意见。
这一举动,向外界特别是向广大川籍农民工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四川正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
从最直接的需求抓起。临近春节,他们最需要一张回家的车票。四川组织了4万余班次专列专车,为100多万农民工提供服务,让家在边远山区的他们顺利回家过年。回到老家,他们最需要贴心的关怀。四川组织基层干部、工作队员利用春节走访看望了1370万返乡农民工,一一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为他们排忧解难。
根据印发的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四川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为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涵盖技能培训、证照办理、改善居住条件、集中出行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险、劳动保护、创业扶持等方方面面。
令人感动的是,2月1日,大年二十七,省委邀请部分农民工代表在成都参加座谈,与他们拉家常、谈就业、聊发展,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随后,农民工代表与省领导围坐一起,同吃川味团圆饭,其乐融融。
为实现农民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四川已有88个劳务输出大县新成立了农民工工作机构,专司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村
农民外出务工,意味着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
可以作一个简单计算。四川人口总数为9100万,目前城镇化率超过50%,意味着农村人口规模约为4600万。2500万农民常年外出务工,说明已有超过半数人脱离了土地,留下的群体以“386199部队”为主。
站在农业农村发展角度看: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统计显示,201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3955元,年收入4.3万元。2018年,四川实现劳务总收入4011.8亿元。务工收入成为多数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因一人务工而实现全家脱贫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同样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分布着50万个村组,即使每个村组成立一个家庭农场,也要先找出能够担纲领衔的50万优秀农民。
农民出去务工重要,回来建设家乡也重要,两者看似悖论,其实统一于农村人才结构在流动中的优化调整。
“农民工读的是社会大学、实践大学。”将农民工视为人才,省委、省政府不断强调这一理念。事实也是如此,走出大山的农民,在经年累月打拼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有的学到一门技能、练就一手绝活,有的从生产线起步晋升为企业管理者,等他们拿到“毕业证”返回家乡施展才干时,拳脚已与当年截然不同。
一个显著改变是,返乡回来再度投身农业生产的农民,很可能会以创业者的心态、视角和追求去筹谋未来,进一步成长为善于运用技术、具备管理能力、懂得市场营销、敢于整合资源的现代农业种养大户。
对此产生催化作用的是,四川近年在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取得的成效,让返乡农民的创业路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广阔。四川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偏远山区彻底结束了“溜索时代”。过去阻碍农产品走出深山峡谷的制约性条件,正发生根本性改变。
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累计返乡创业农民工达67.6万人,创办企业17万余户,带动就业210余万人,实现总产值近4000亿元。
川籍农民工每年在外务工收入超过4000亿元,返乡创业总产值近4000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对三农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们喜欢把党支部比作走在前列、带动发展的“火车头”。但是,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普遍存在党员老龄化现象,党员队伍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难题。如果党支部和党员不能发挥战斗堡垒、模范带头作用,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号召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川的做法是,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从中物色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和基层干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培养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30578人,发展农民工党员10498人,全省从优秀农民工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1463名。
势
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由省内和省外两个部分构成。许多关注和研究四川农民工的人,特别在意一个时间节点:2012年,省内务工人数总量(1291万)首次超过省外务工人数总量(1122万),多出约169万。
这被称作四川农民工外出务工路线的“拐点”,在此之前都是以省外输出为主、省内转移为辅。到了2018年,四川省内务工人数高出省外近300万人(省外约1100万、省外约1400万)。也就是说,在本省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呈逐年扩大趋势。
这一现象怎么看?
“拐点”出现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2011年四川经济总量首次迈上2万亿元台阶,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9位,2012年排名升至全国第8位。
四川做大经济总量蛋糕,与农民工在省内就业呈正相关关系。2018年,四川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大关,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计,这一年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创了历史新高,而且还有数百万其他省的农民工来川就业。
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更加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实现了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四川从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这是四川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机遇,也是广大农民工投身家乡发展、改变前途命运的机遇。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内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10+3”农业产业体系以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乃至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这些部署,无不需要大师巨匠、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无不需要一大批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因此,千万级劳动力资源将是四川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优势,也将是实现省委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依托。
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如省委所强调的,扎实抓好农民工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工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是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现代化进程的着力重点,对于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不求一时热度、多积尺寸之功,人们期待着它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